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ocxVIP

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制构件吊装施工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预制构件吊装施工需在水上(起重船作业)与陆上(履带吊、架桥机作业)双重场景下完成构件运输、定位、安装等核心工序,受地质条件(软土地基、水下障碍物)、设备性能(起重精度、测量误差)、环境因素(风浪流、温度变化)影响,易出现安装精度超标、构件损伤、连接缺陷等质量通病。若不及时管控,易引发结构沉降、承载力不足等安全隐患,需通过系统梳理问题、分析成因,制定科学应对措施,实现施工质量闭环管控。

一、精度类质量通病

(一)构件平面位置偏差超标

1.通病表现

构件中心轴线与设计轴线偏差超±10mm(精定位阶段),竣工后平面位置偏差超±30mm(陆上)或±50mm(水上);

相邻构件间距偏差超±15mm,导致后续连接(如副格拼接、螺栓紧固)困难,出现缝隙(宽度≥20mm),影响结构密封性与整体刚度。

2.原因分析

船舶/设备驻位不稳:水上起重船锚链张力不均(偏差>10%额定值),受水流冲击导致船位漂移(位移≥20mm);陆上履带吊支腿未完全展开或地基承载力不足(<0.15MPa),吊装过程中设备下沉(沉降量≥5mm);

测量控制偏差:GNSSRTK信号受遮挡(如船舶桅杆、高压线路),平面定位精度降至±8mm以上;测量控制点未定期复核(超3天),因地基沉降导致基准点偏移(偏差≥3mm);

吊装操作不当:起吊时构件倾斜角度超5°,或牵引绳张力不足(<5kN),受横向风力(≥5级)影响导致空中漂移;构件吊点与重心不重合,吊装过程中出现“偏心旋转”,引发位置偏差;

地质不均影响:吊装区域一侧为砂层、一侧为黏土层,土层摩阻力差异大(差值>25kPa),构件就位后受侧向土压力作用发生横向偏移。

3.应对措施

设备驻位管控:

水上起重船采用“八字形”抛锚,锚链长度≥水深3倍,驻位后用GNSS复核船位(偏差≤±10mm),锚链张力统一调至80%-90%额定值;增设2根防风缆(直径≥20mm)固定船身,减少水流冲击影响;

陆上履带吊支腿下方铺设路基箱(面积≥2㎡/块,厚度≥20mm),软土地段需先铺设砂石垫层(厚度≥0.5m),吊装前用水平仪检查支腿平整度(偏差≤2mm),确保设备无下沉风险;

测量精度保障:

选用双频多星座GNSS接收机,避开信号遮挡区域作业,每日开工前用已知控制点校准设备(平面偏差≤±3mm);测量控制点每3天复核1次,发现偏移立即重新布设;

构件就位时采用“全站仪+GNSS”双监测模式,每2分钟采集1次数据,偏差超±5mm时暂停调整,通过微调起重设备位置(每次调整量≤3mm)逐步纠偏;

吊装操作优化:

起吊前核查构件吊点位置(与设计重心偏差≤5mm),必要时增设辅助吊点(如薄壁板体增加2个侧向牵引点);用水平仪检查构件水平度(倾斜角≤1°),确保起吊后无偏心;

配备2根牵引绳(直径≥16mm,拉力≥10kN),由专人控制构件空中姿态,风力≥5级时暂停吊装,待风力减弱后(≤4级)恢复作业;

地质适配调整:

吊装前通过地质勘察明确土层分布,预判摩阻力差异区域,提前在低摩阻力侧铺设钢板(厚度≥10mm)或设置临时配重(重量≥构件重量5%),平衡侧向受力;构件就位后立即用木楔双向固定(每侧2-3个),防止后续偏移。

(二)构件垂直度超标

1.通病表现

构件安装后垂直度偏差超H/100(H为构件高度),如20m高靠船构件垂直度偏差超200mm;

垂直度超标导致构件受力不均,局部截面应力超设计值1.2倍,易引发构件开裂(裂缝宽度≥0.2mm)或支座脱空(间隙≥5mm)。

2.原因分析

构件自身缺陷:预制构件出厂时垂直度偏差超0.1%,或筒壁/梁体厚度不均(偏差>1mm),导致重心偏移;运输过程中构件碰撞变形(椭圆度超1%),安装后无法保证垂直;

设备参数失控:液压起重设备升降速度不均(两侧偏差>5mm/min),或吊具与构件同轴度偏差超2mm,吊装时产生偏心力矩;激光垂准仪未校准(精度降至0.2‰),无法准确监测垂直度;

地质条件复杂:构件底部一侧遇硬夹层(标准贯入击数>30击)、一侧为软土层(击数<15击),贯入速度差异大(差值>10cm/min),导致构件倾斜;

操作流程不当:构件就位时未按“慢落钩、细调整”原则操作,落钩速度过快(>0.1m/s),错过微调时机;临时加固不及时,构件在风力或自重作用下进一步倾斜。

3.应对措施

构件质量管控:

构件进场时按10%比例抽检垂直度(≤0.1%)、几何尺寸(梁高偏差±5mm、板厚偏差±3mm),不合格构件立即退场;运输时用型钢支架固定(间距≤3m),避免碰撞变形,到场后复核椭圆度(≤1%);

设备与测量

文档评论(0)

工程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