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内嵌音频+视频).pdfVIP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中职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内嵌音频+视频).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完美版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本词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2、掌握衬托、用典、虚实结合等手法;

3、理解词人的生命感悟与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本词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2、掌握衬托、用典、虚实结合等手法;

3、理解词人的生命感悟与旷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

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

朋友。”林语堂先生也曾说:“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

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这些品质之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

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这样一个天纵之才,被贬对他意味着什么?今

天,我们试图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寻找答案。

(二)齐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通过齐读,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雄浑、有气势。

师:这是一首什么类别的词?

生:怀古类。

师:咏史怀古诗词往往是作者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而抒发

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怀。标题中往往带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其前加“咏”,或在其后加“怀

古”“咏怀”。基本结构是临古地——思古人(自比、对比)——忆其事——抒己志。也就是

李贽说的——“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三)再读诗歌,赏析全诗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并划出“临古地、思古人、抒己志”的词句。

生:临古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思古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抒己志——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任务活动一:这是一个怎样的赤壁?

师:词人在上片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生1:大江、浪、故垒、赤壁、乱石、惊涛

生2:词人营造了一种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意境。

师:由以上分析,哪一幅像是苏轼笔下的赤壁之景?(PPT出示两幅图片,学生争相回答)

师:湖北黄冈“赤鼻矶”就是一个小土丘,为什么苏轼写得如此气势磅礴?

生:词人心中有千军万马,笔下才有波澜壮阔,这是词人在用壮景抒发内心的豪情。

师:那这些是词人亲眼所见之景吗?

生:不是,这是词人想象的,是虚写。

师:大江滚滚东去,浪花淘尽的是“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2025年完美版

生:由实转虚。

师:很好,如此壮阔的江山图画,一时涌现多少豪杰呢?词人不禁想到了谁?

生齐答:周瑜。

2、任务活动二:这是一个怎样的周瑜?

师:品读下阕,找出描写周瑜的句子,概括周瑜形象,简析描写周瑜的手法。

生:词人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以及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周瑜的年轻有为、威武英俊、

儒雅潇洒、从容不迫、指挥若定。

师:那苏轼为什么在这么多三国英雄中单单想起周瑜?

(出示苏轼生平比较重要的几次经历:转任地方、乌台诗案、东山再起、被贬海南)

生:怀古伤今、怀人伤己。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借周瑜的年少有为来反衬自己的事

业无成、壮志难酬。

师:苏轼前面的赤壁之景已是心中之景了,那这里我们不由多想,这是真实的周瑜吗?

(出示相关史实)

①小乔初嫁了?

周瑜纳小乔,建安四年;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相隔九年)

②两情相悦?

《三国志》:周瑜从孙策攻皖,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小乔

“被迫”居于强者)

③樯橹真的灰飞烟灭?

曹兵兵败后,留曹仁镇守……周瑜用吕蒙计,解甘宁之围。瑜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

肋,伤势严重,退兵回营。(各有进退)

④周瑜真的人生得意?

周瑜生于公元175年,病逝于210年,赤壁之战后两年病逝,只活了35岁。

师:了解过史实之后,请同学们思考:是苏轼不知史实,还是有意而为之?

3、任务活动三:这是一个怎样的苏轼?

师:神游过后,回到现实,苏轼“一尊还酹江月”,为什么不敬周瑜,江月有何魅力?

(出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