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呼吸气囊(球囊面罩)使用流程指南.docxVIP

急救呼吸气囊(球囊面罩)使用流程指南.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救呼吸气囊(球囊面罩)使用流程指南

急救呼吸气囊(又称球囊面罩、简易呼吸器)是急救场景中“替代人工呼吸、维持气道通畅”的核心设备,适用于呼吸骤停、呼吸微弱(如心肺复苏、麻醉后复苏、创伤急救)等情况,能快速为患者提供氧气支持。本指南基于《202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结合临床实操规范,梳理“准备-评估-操作-监测”全流程,确保操作安全、有效。

一、使用前核心准备:“设备检查+场景评估”

1.设备组成确认(确保无缺失、无故障)

急救呼吸气囊通常由面罩、球囊主体、单向阀、氧气连接管、储氧袋5部分组成,使用前需逐一检查:

组件名称

检查要点

故障处理

面罩

透明材质(便于观察面部表情、口唇颜色),边缘密封垫无破损、无老化

若密封垫破损,立即更换备用面罩

球囊主体

挤压后能快速回弹(正常回弹时间≤2秒),无漏气、无变形

回弹缓慢或漏气,更换球囊主体

单向阀

瓣膜无粘连、无破损,吹气/挤压时能正常开合(可对着单向阀吹气,检查气流是否单向流通)

瓣膜粘连,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晾干;破损则更换

氧气连接管

无弯折、无堵塞,两端接口(连接球囊与氧气瓶)完好

弯折需理顺,堵塞则更换新管

储氧袋

无漏气、无撕裂,容量符合标准(成人约1500-2000mL,儿童约500-1000mL,婴儿约250-500mL)

漏气或撕裂,立即更换储氧袋

2.氧气连接与调节(按需设置氧浓度)

连接步骤:将氧气连接管一端接球囊主体的“氧气inlet接口”,另一端接氧气瓶出口,打开氧气瓶总阀(逆时针旋转1-2圈),调节氧气流量表:

常规急救:流量调至8-10L/min(氧浓度约40%-60%);

严重缺氧(如一氧化碳中毒、呼吸衰竭):流量调至10-15L/min,并连接储氧袋(氧浓度可提升至80%-95%)。

确认:观察储氧袋是否充盈(正常充盈状态为半鼓胀,无瘪塌),确保氧气正常输送。

3.患者评估(判断是否需要使用)

使用前需快速评估患者状态,符合以下情况可启动呼吸气囊操作:

呼吸状态:呼吸骤停(胸部无起伏、无气流声)或呼吸微弱(呼吸频率<10次/分,或潮气量明显减少);

意识状态:意识模糊、昏迷(呼唤无反应,GCS评分≤8分),无法自主维持气道通畅;

血氧饱和度:经皮血氧饱和度(SpO?)<90%(吸氧后仍无法提升)。

二、核心操作流程:“3步规范操作,适配成人/儿童/婴儿”

急救呼吸气囊操作需遵循“开放气道→密封面罩→挤压球囊”的核心逻辑,成人、儿童、婴儿操作细节略有差异,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开放气道(关键前提,避免气流受阻)

体位调整:将患者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痰液,用手指或吸引器清理,确保气道无堵塞),随后转为“仰头提颏法”:

操作者位于患者头侧,用一手掌根部放在患者前额,轻轻按压,使头部后仰;

另一手托起患者下颌骨下方(下巴),使下颌向前抬起,打开气道(成人头部后仰角度约30°,儿童约20°,婴儿约15°,避免过度后仰导致气道折叠)。

确认:观察患者口腔、咽喉部,确保无异物残留,气道处于通畅状态。

步骤2:面罩密封(确保无漏气,提升通气效率)

面罩选择:根据患者年龄选择适配尺寸(成人选大号面罩,覆盖口鼻及下颌;儿童选中号,婴儿选小号,避免面罩过大导致漏气或过小压迫面部)。

佩戴方法(“EC手法”,单人操作核心技巧):

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呈“C”形,扣在面罩边缘(拇指压在面罩上部,食指压在面罩下部),将面罩紧贴患者面部(覆盖口鼻,边缘贴合皮肤,无明显缝隙);

左手其余三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呈“E”形,托住患者下颌骨(从下颌角下方托起,避免压迫颈部血管),同时维持头部后仰姿势,确保气道开放与面罩密封;

若为双人操作:一人用“EC手法”固定面罩+开放气道,另一人负责挤压球囊,提升密封效果与通气效率。

检查漏气:轻压面罩,观察面罩边缘是否有气流溢出(若有漏气,调整面罩位置或加大按压力度,确保密封)。

步骤3:挤压球囊(控制力度与频率,避免过度通气)

根据患者年龄调整挤压力度、挤压量与频率,确保潮气量适宜(避免肺泡损伤或通气不足):

患者类型

挤压部位

挤压力度

每次潮气量

挤压频率

注意事项

成人

球囊中上部

双手挤压(或单人单手挤压),力度适中,使球囊压缩1/3-1/2

500-600mL(约球囊容量的1/3,观察胸部有明显起伏即可)

10-12次/分(每5-6秒挤压1次)

避免过度挤压(压缩>2/3),防止气道压力过高导致气胸

儿童

球囊中下部

单手挤压(拇指+食指),力度轻柔,压缩1/2

150-200mL(按体重估算:10-15mL/kg)

12-15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