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案(唐诗宋词方向).docxVIP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案(唐诗宋词方向).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案(唐诗宋词方向)

课程名称:古代文学(唐诗宋词方向)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本科)

课程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8学时)

授课年级:大二下学期

课程版本:V2025.1编制日期:2025年X月X日

一、课程概述

1.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基础课,衔接《魏晋南北朝文学》与《元明清文学》,以唐诗宋词的发展脉络为轴线,系统讲授诗歌体裁演进、流派风格嬗变及经典文本内涵。课程兼具文献研读与审美鉴赏双重属性,既是对古典诗歌巅峰成就的梳理,也是培养学生文学阐释能力与文化传承意识的关键载体。

1.2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唐诗发展四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时代背景与文学特征,明晰宋词豪放、婉约两大流派的形成轨迹;

熟记李、杜、王、孟、高、岑等唐代诗人及苏、辛、柳、李(清照)等宋代词人的核心代表作,理解其文本内涵;

掌握律诗、绝句、词牌等体裁的格律规范,了解“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等创作理念的演变;

了解2020年以来唐诗宋词研究的新视角(如数字人文、性别研究、跨文化比较)。

(二)能力目标

具备古典诗词文本细读能力,能通过意象分析、格律拆解、语境还原解读作品主旨;

掌握诗词比较研究方法,能跨时代、跨流派分析作家作品的艺术差异;

熟练运用《全唐诗》《全宋词》数据库及数字古籍平台开展文献检索与考证;

能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诗词研究论文,做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三)素养目标

培育古典审美情趣,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形成历史语境下的文学观,理解文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

树立严谨的学术态度,养成文献考据与理论思辨相结合的思维习惯。

1.3课程依据

《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4修订版);

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类专业核心课程指南》;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23版);

国内核心期刊近年唐诗宋词研究论文(《文学遗产》《唐诗宋词研究》等)。

1.4先修要求

已修《古代汉语(上、下)》,掌握文言文阅读与诗词格律基础;

已修《中国古代文学(先秦至魏晋南北朝)》,了解诗歌体裁演变脉络;

具备基本的文献检索能力,能操作知网、读秀等学术数据库。

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

模块一:唐诗发展脉络与初唐诗歌(6学时)

单元1.1唐诗繁荣的文化基因(2学时)

教学目标

理解唐代政治制度(科举、三省六部)对文学的影响;

掌握唐代诗歌与音乐、绘画、宗教的互动关系;

了解唐诗传播的媒介形态(抄本、题壁、唱和)。

教学内容

时代语境分析

科举制度与文人阶层崛起:以进士科“以诗取士”为例,分析《登科记考》中诗歌考核标准;

开放政策与文化融合:丝绸之路带来的西域乐舞对诗歌韵律的影响,如《秦王破阵乐》与边塞诗的豪迈风格;

宗教浸润与诗思表达:佛教禅宗“顿悟”思想与王维山水诗的空灵意境,引用《王右丞集笺注》相关篇目。

文学传统继承

汉魏乐府的叙事传统与唐诗写实性:对比《孔雀东南飞》与杜甫“三吏三别”的叙事逻辑;

六朝山水诗的审美积淀:谢灵运、谢朓对王维、孟浩然的影响,分析“池塘生春草”与“明月松间照”的意象传承。

教学方法

史料研读法:解读《旧唐书?文苑传》《新唐书?艺文志》中关于诗歌的记载;

多媒体辅助:展示唐代抄本《唐诗卷》(敦煌文书)、《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音乐场景。

课堂互动

讨论:“为何说‘唐无代无诗,人无不能诗’?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综合分析”。

单元1.2初唐诗歌的革新与过渡(4学时)

教学目标

掌握“初唐四杰”的创作成就与革新意义;

理解陈子昂“兴寄论”“风骨论”的理论内涵;

辨析初唐七言歌行与五言律诗的体裁特征。

教学内容

宫廷诗的局限与突破

上官仪与“上官体”:分析《入朝洛堤步月》中“六对”“八对”的格律特点,指出其形式主义弊端;

杜审言与近体诗定型: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例,讲解五言律诗的平仄、对仗规范。

初唐四杰的贡献

题材拓展: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突破离别诗的悲戚传统,骆宾王《帝京篇》扩大七言歌行规模;

风格革新:杨炯《从军行》的豪迈之气,卢照邻《长安古意》的市井视角;

文本细读:逐联分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典故运用与意境营造,重点解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的视觉美学。

陈子昂的理论与实践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核心观点:“文章道弊五百年矣……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创作实践:《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一“兰若生春夏”的比兴手法,《登幽州台歌》的时空意识与生命感慨。

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对比上官仪《八咏应制》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风格差异;

格律实操:让学生标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

文档评论(0)

秋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