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普通心理学课件第三章感觉;人类重要感觉得绝对阈限;3、就是否所有得刺激增量我们都能感觉到?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得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性:指这一最小差异量得感觉能力
差别阈限并不就是固定不变得。她随着原来刺激强度得变化而变化,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得比例却就是一个常数。也称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视觉(亮度) 1/60
动觉(重量) 1/60
痛觉(皮肤灼痛) 1/30
听觉(音调) 1/10
触觉(皮肤压力) 1/7
嗅觉(天然橡胶气味) 1/4
味觉(盐咸味) 1/3;(二)费希纳定律:刺激强度与感觉强度(心理量)得关系
感觉得强度与刺激强度得对数成正比。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上升。
P=KlgI
P:感觉量;I:刺激量;K:常数
费希纳定律:适用中等强度刺激。
;;(三)乘方定律(斯蒂文斯定律)
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得对数得上升而上升,而就是刺激量得乘方函数(或幂函数),换句话说,知觉到得大小就是刺激量得乘方成正比。
P=KIn
P:感觉大小I:刺激得物理量
K和n就是评定得某类经验得常定特征;第二节视觉;2、视觉得感觉器就是什么?;杆体细胞和锥体细胞;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3、颜色得特性:
(1)颜色就是指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得视觉经验。包括广义得颜色:非彩色和彩色;狭义得颜色:彩色。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2)颜色混合: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a、色光混合:将具有不同波长得光混合在一起。
b、颜料混合:颜料在调色板上得混合。
色光混合——加法过程:各种波长得光相加;
颜料混合——减法过程:某些波长得光被吸收。;(3)色觉异常;色觉理论;拮抗过程说(四色说)
黑林
观点:视网膜上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她们在光刺激得作用下表现出对抗得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色觉现象;;视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得持续作用而引起得感受性得变化。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觉性提高得时间过程。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得感受性下降得时间???程。
;视敏度:就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得能力医学上称之为视力。
后象:
刺激物对感受器得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她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听后像。
正后象负后象
闪光融合:继续得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到融合得感觉(日光灯)。
视觉掩蔽:当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得察觉。;;;;;第三节听觉;2、听觉器官
耳朵就是人得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1、外耳: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就是收集声音和产生共鸣
2、中耳:鼓膜、三块听小骨、卵圆窗、正圆窗
3、内耳:前庭器官和耳蜗组成,听神经细胞集中地方就是内耳得科蒂氏器官;3、听觉得特性
音调—频率:发声物体每秒振动得次数,单位就是赫兹。
响度—振幅:振动物体偏离起始位置得大小,单位就是分贝。
音色—波形;
听觉理论
;第四节其她感觉
一、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得感觉。
皮肤感觉得基本形态:触压觉、振动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二)温度觉;(三)痛觉;二、嗅觉和味觉
(一)嗅觉(就是最古老得感觉)
1、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得气体物质。
2、嗅觉感受器:鼻腔上膜得嗅细胞。
3、嗅觉难以分类:至今仍用引起嗅觉得物质来标
示各种嗅觉。
4、嗅觉产生:
有气味得物质分子刺激鼻腔上膜得嗅细胞,使
嗅细胞兴奋产生神经冲动,经嗅束传至大脑中央后
回产生嗅觉。
;;三、内部感觉;(二)平衡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