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便秘的护理常规
一、基础认知与评估
在实施护理措施前,首先应对便秘有清晰的认知并进行全面评估。便秘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症状,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如每周少于三次)、粪便干硬、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感。
评估要点:
*排便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日常排便频率、粪便性状(可参考布里斯托粪便分类法)、排便时长、排便时有无疼痛或费力感、有无黏液或血便。了解患者近期排便习惯有无改变。
*相关症状评估:询问有无腹胀、腹痛、恶心、食欲减退等伴随症状,以及这些症状与排便的关系。
*病因及诱因分析: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如膳食纤维、水分摄入情况)、运动情况、精神心理状态(如焦虑、抑郁)、睡眠质量。详细询问用药史,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及保健品,特别关注可能引起便秘的药物(如钙剂、铁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阿片类镇痛药等)。对于长期卧床或行动不便者,需评估其活动能力及排便环境。
*体格检查:重点进行腹部检查,观察有无腹胀、肠型,触诊有无包块、压痛,听诊肠鸣音。必要时,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肛门指诊,了解有无肛门直肠病变、粪便嵌塞等。
二、生活方式的调整与指导
生活方式的干预是便秘护理的基础和首选措施,安全且有效。
1.饮食管理:
饮食调整的核心在于增加膳食纤维和水分的摄入。指导患者逐步增加每日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可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至适宜水平,以避免腹胀不适),鼓励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薯类、新鲜蔬菜(芹菜、韭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香蕉、梨、火龙果等,注意有些水果如柿子可能加重便秘,需个体化建议)。同时,强调每日充足饮水的重要性,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分次饮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对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或不耐受的患者,可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考虑使用膳食纤维补充剂,并注意补充剂服用时需配合足量水分。
2.规律运动与活动:
适当的运动能有效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症状。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及活动能力,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鼓励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一定频率和时长的运动。对于卧床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协助其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肢体被动运动,指导其进行腹部按摩(通常建议顺时针方向,轻柔按摩下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
3.排便习惯的培养:
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是预防和改善便秘的关键。指导患者选择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如晨起或餐后,利用胃结肠反射)尝试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马桶上坐片刻,培养排便反射。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避免阅读、使用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营造舒适、私密、放松的排便环境,避免外界干扰。排便姿势以蹲位为佳,若使用坐便器,可在脚下放置一个小凳子,使膝盖高于臀部,模拟蹲位姿势,有助于粪便排出。
三、心理调适与健康教育
便秘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情绪反过来又可能加重便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心理护理不容忽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耐心倾听其主诉,理解其困扰,给予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树立战胜便秘的信心。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了解便秘的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及自我护理方法,纠正其对便秘的错误认知(如认为每日必须排便),避免因过度担忧而采取不恰当的自我处理方式(如滥用泻药)。
四、药物辅助与注意事项
对于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效果不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通便药物。护理人员应了解常用通便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用法用量、常见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向患者进行详细说明。
*容积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通过增加粪便体积,软化粪便,安全性较高,适用于轻中度便秘,但起效相对较慢,需足量饮水。
*渗透性泻药:作用机制与容积性泻药类似。
*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比沙可啶):能刺激肠壁,促进肠蠕动和排便反射,起效较快,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及药物依赖,应严格遵医嘱短期、间断使用。
*润滑性泻药(如开塞露、液体石蜡):能润滑肠壁,软化粪便,常用于粪便嵌塞或临时通便,应注意避免误吸。
使用任何通便药物前,均需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排除药物禁忌证,并严格遵医嘱用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如出现腹痛、腹泻、脱水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五、病情观察与及时就医指征
在护理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粪便性状、伴随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建议患者就医:
*便秘症状持续加重,经生活方式调整及常规护理后无明显改善;
*排便习惯短期内发生显著改变;
*粪便中带血或黏液,黑便或柏油样便;
*伴随明显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
*体重短期内明显下降;
*出现发热、贫血、乏力等全身症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