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教学笔记.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9上一篇。下一篇

方剂概述

方剂的组成

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居方中之首,是不可缺少的药物。

2、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兼病或兼证起治疗作用的药物。其药小于君药。

3、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二是佐制药,用以

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和烈性。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

作用的药物。佐药的药小于臣药,当病人不拒药时就不必用反佐药。

4、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5、常见的引经药:

桔梗(载药上行)一一肺经;心经(如天王补心丹)羌活一一太阳经柴胡——少阳经

白芷——阳明经川号一一厥阴经细辛、附子一一少阴经(细辛:性甚走窜,透表达里,搜剔筋骨而祛邪。)牛

膝一一引药下行,引气血下行

6、在组方体例上,君药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复杂可用二味,但君药药味不宜过多,多则药分散。

7、方剂的组成变化:药味增减变化;药量增减变化;剂型更换变化。

方剂的分类

北齐徐之才的“十剂”: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

后又有“十二剂”:宣通补池轻重涩滑燥湿寒热。

方剂与治法

常用治法:汗和下消吐清温补。

汗法:通过开泄媵理,促进发汗,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汗法不仅能发汗,尚能祛邪于外,

透邪于表,畅通其血,调和营卫。”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

吐法:通过引起呕吐,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院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排出的治法。“其高者,因而越

之,,

下法:通过荡涤肠胃,泻下大便或积水,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痰结等从下而出的治法。“其下者,引而竭

之“

和法:通过和解或调和作用,以达到消除病邪的治法。”伤寒邪气在表者,必渍以为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

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

剂也。”

温法:通过温阳、祛寒或回阳等作用,使寒祛阳复,用治里寒证的治法。“寒者热之”,“治寒以热”

清法:通过清解热邪的作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法。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等。“热者寒之”,治热以寒”

消法:通过消导和散结的作用,对气血痰食水虫等所成的有之邪,使之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坚者削之”,”结

者散之“

补法: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给以补养的治法。“虚则补之”,“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

补之以味”

会上一篇。下一篇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组成:麻黄(去节)9g桂枝6g杏仁(去皮尖)6g炙甘草3g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功用:发汗解表(为主),宣肺平喘(为辅)。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麻黄汤主要用治外感风寒表证。本方关键之处在于宣肺气。表实证的症状皆是由于肺气不宣所致。肺主气,

合皮毛,通媵理。外感风寒之邪束表,导致毛窍闭塞,卫阳被遏,不能达外,故而可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

痛;又由于毛窍不透,故而肺气不能宣通,则上逆而为咳喘。故治疗本病的最关键之处在于宣通肺气。

而本方之中,用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正可以治疗本病的主症;此外,山于本病卫强营弱卫气与邪

气交争于外,导致卫气的病理性的亢盛,故但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表的桂枝为臣药,

以助麻黄发汗之力,且可以调和营卫。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配伍,一升一降,以增强宣肺平喘之功。炙甘草益

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即可调和麻黄杏仁的宣降特性,又能缓和麻黄桂枝合用的峻

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及正气。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