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8/NUMPAGES8
单元末
聚焦“单元研习任务”,彰显“教材价值本位”
一、阅读微专题——常见文言虚词
“常见文言虚词”主要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主要是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并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正确答题就不成问题。另外,答题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
商君者,卫之①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②祖本姬姓也③。鞅少好刑名之④学,事魏相公叔痤。公叔痤知其⑤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⑥。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⑦遂西入秦,因⑧孝公宠臣景监以⑨求见孝公。公与⑩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11中吾君?吾君之12欢甚也。”鞅曰:“吾以13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14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15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16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17不可非,而18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19卫鞅为20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21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22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23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24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25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26伐魏。卫鞅伏甲士而27袭虏魏公子卬,因28攻其军,尽破之以29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30齐秦,国内空,日以31削,恐,乃32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33秦以34和。而35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36。”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37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请运用上面所讲方法,推断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之: ②其:?
③也:? ④之:?
⑤其:? ⑥之:?
⑦乃:? ⑧因:?
⑨以:? ⑩与:?
11何以:? 12之:?
13以:? 14之:?
15其:? 16而:?
17者:? 18而:?
19以:? 20为:?
21于:? 22之:?
23其:? 24于:?
25为:? 26而:?
27而:? 28因:?
29以:? 30于:?
31以:? 32乃:?
33于:? 34以:?
35而:? 36也:?
37为:?
答题思维建模
文言虚词推断法
1.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
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
2.对称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
如“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中“以”和“而”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再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3.语法分析法
同一个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之”,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如“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处于宾语部分的两个名词之间,则可译为指示代词“这样”,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处于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之”。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理论的价值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5课人应当坚持正义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修辞立其诚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怜悯是人的天性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篇目一长征胜利万岁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改造我们的学习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迷娘之一致大海自己之歌节选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8课荷花淀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篇目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篇目一论语十二章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末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篇目一长征胜利万岁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老人与海节选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