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吃喝个人发言.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严禁吃喝个人发言

同志们:

今天借这个机会,和大家掏掏心窝子,说说关于“严禁违规吃喝”这件事。我知道,在座的很多同志和我一样,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多年,见过酒桌上推杯换盏的“热闹”,也听过“不喝就是不给面子”的劝酒话。但今天我想说:有些“热闹”不能凑,有些“面子”不能要。违规吃喝不是小事,更不是“人之常情”,它是腐蚀党性的“软刀子”,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损害干群关系的“导火索”。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必须把纪律规矩刻在心里,把清正廉洁扛在肩上,从拒绝每一顿违规宴请、每一杯违规酒开始,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

先说说我对违规吃喝的“三个清醒认识”。

第一,违规吃喝从来不是“小问题”,而是政治立场的“试金石”。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从“舌尖上的浪费”到“酒桌上的腐败”,从“会所里的歪风”到“不吃公款吃老板”,每一次整治都释放出越往后越严的信号。但仍有一些同志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吃顿饭、喝杯酒算什么”“都是自己人,查不到”。可看看那些被通报的案例:某单位负责人借调研之名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席间称兄道弟,事后在项目审批中“开绿灯”;某干部以为“私人会所隐蔽”,带着下属“打牙祭”,结果被群众拍了视频举报;更有甚者,因长期接受企业主宴请,逐渐从“吃人嘴软”变成“拿人手短”,最终滑向受贿犯罪的深渊。这些案例里,哪一个不是从“一顿饭”“一杯酒”开始的?哪一个不是因为把纪律当“耳旁风”、把规矩当“橡皮筋”?我们常说“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可如果连“一顿饭该不该吃”都拎不清,谈什么政治站位?连“一杯酒该不该喝”都做不了主,谈什么对党忠诚?

第二,违规吃喝从来不是“人情往来”,而是权力寻租的“遮羞布”。有人总说:“都是老同事、老朋友,聚聚而已,不涉及工作。”可仔细想想,为什么管理服务对象请你吃饭,而不是请打扫卫生的阿姨?为什么企业老板抢着买单,而不是和你AA制?说白了,他们图的不是“交情”,是你手里的权;敬的不是“感情”,是你能办的事。我在基层当科长时,曾分管过项目审批。有一次,某企业负责人约我“聊聊家常”,地点选在高档私房菜,一见面就递烟倒酒,说“就是想交个朋友”。我当时心里犯嘀咕:我们之前没交集,他凭什么突然“交朋友”?后来才知道,他的项目资料有问题,想通过“联络感情”让我通融。我当场婉拒,他又托我老家的亲戚说情,甚至把购物卡塞进我公文包。那一刻我明白:所谓的“人情”,不过是围猎权力的“糖衣”;所谓的“关心”,不过是侵蚀底线的“陷阱”。如果我们把这种“围猎”当“温暖”,把“腐蚀”当“情谊”,最终只会落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下场,既害了自己,也伤了组织。

第三,违规吃喝从来不是“个人私事”,而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我们常说“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如果领导干部经常出入高档酒楼,群众会怎么想?如果公职人员把“下馆子”当日常,百姓会怎么看?我在社区调研时,有位老党员拉着我的手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可个别干部还是改不了‘酒桌子上谈工作’的毛病,我们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啊!”还有群众反映:“去办事,人家说‘下午再说,中午有安排’,这安排是不是又去吃请了?”这些话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作风问题无小事,群众的信任是最宝贵的政治资源。一顿违规饭,凉的是群众的心;一杯违规酒,散的是干部的气。我们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每一次吃喝都可能成为群众眼中的“特权符号”,每一次越界都可能成为破坏党群关系的“缺口”。

再说说这些年我观察到的违规吃喝“三个变异现象”。

一是“明转暗”,场所更隐蔽。从酒店酒楼转向私人会所、企业内部食堂、农家院甚至“家宴”,有的用“朋友聚会”当幌子,有的提前清场、关闭监控,自以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实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去年我们查处的一起案例中,某单位干部就在企业“内部餐厅”接受宴请,结果被企业员工拍了视频传到网上,最终受到党纪处分。

二是“公变私”,费用更隐蔽。有的用虚假发票报销,把餐费写成“会议费”“资料费”;有的让管理服务对象“埋单”,美其名曰“朋友赞助”;还有的搞“轮流坐庄”,今天你请、明天我请,看似“AA制”,实则用公权力“变现”。我曾参与过一个审计项目,发现某部门连续三个月“办公用品采购”费用异常,一查才知道,所谓的“采购”其实是餐饮消费,发票是找商家虚开的。

三是“酒换茶”,形式更隐蔽。有的觉得“喝酒太扎眼”,改喝高档茶、洋酒,甚至在办公室藏酒,“关起门来喝”;有的把“饭”和“事”分开,先吃饭后谈事,或先谈事再“补饭”,以为“时间差”能规避监督。但不管怎么变,本质都是用公权力换取私人利益,都是对纪律规矩的挑战。

接下来,我想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做到“三个坚决”。

第一,坚决筑牢思想防线,从“要我守”变“我要守”。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这些年,我坚持每天读半小

文档评论(0)

欣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