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李峤《松》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带注音原文
松
唐?李峤
yùyùgāoyánbiǎo,sēnsēnyōujiànchuí。
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
hèqījūnzǐshù,fēngfúdàfūzhī。
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
bǎichǐtiáoyīnhé,qiānniángàiyǐngpī。
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
suìhánzhōngbùgǎi,jìngjiéxìngjūnzhī。
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
注:“劲节”的“劲”在此处读jìng,形容松柏枝干坚韧有力,非读jìn(力量)。
二、字词注释
郁郁(yùyù):形容松树枝叶繁茂、生机盎然的样子,像极了山间晨雾未散时的浓绿剪影。
岩表(yánbiǎo):山岩的顶端,“表”指外部、高处,精准点出松树生长的险峻位置。
森森(sēnsēn):既写枝叶稠密,又带几分清幽肃穆之感,暗合松的气质。
涧陲(jiànchuí):山涧的边缘,“陲”即边地,与“岩表”形成高低呼应的生长场景。
君子树:古人称松为“君子”,因它四季常青、姿态挺拔,象征品德高洁,如《论语》赞“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大夫枝:典出《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封泰山时遇雨,避于松树下,封松为“五大夫”,后以“大夫枝”代指松枝。
条阴合(tiáoyīnhé):枝条的阴影交织在一起,“条”指松枝,“合”字写出浓荫蔽日的景象。
盖影披(gàiyǐngpī):树冠的影子如同伞盖般铺开,“盖”喻树冠,“披”字有舒展、覆盖之意,画面感十足。
劲节(jìngjié):坚硬的枝干,“节”既指松节,又暗喻人的气节、操守,是全诗的情感核心。
三、白话译文
高高的山岩之上,松树长得郁郁葱葱;
幽深的山涧边缘,松影显得肃穆清幽。
仙鹤偏爱栖息在这君子般的古树上,
清风轻轻拂过曾受封的“大夫枝”。
百尺长的枝条交织成浓密的绿荫,
千年的树冠铺开如伞盖的暗影。
纵然历经岁末寒冬,本性始终不变,
这坚韧的气节,幸而能被您知晓。
四、作者简介
李峤(约644年—713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代三朝宰相、著名诗人。他出身书香门第,十五岁通晓“五经”,唐高宗时登进士第,历经高宗、武后、中宗三朝,官至中书令,深得朝廷信任,被时人称为“朝廷大手笔”。
作为“文章四友”之一(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并称),他的诗作以咏物诗和应制诗见长,现存近二百首,其中五律占比过半,格律严谨、用典精妙,为初唐近体诗定型做出重要贡献。明人胡震亨评其咏物诗“体物浏亮,格虽不高,调自谐畅”,而《松》正是他晚年借物言志的代表作。
五、写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峤晚年(约705年—713年),正值他政治生涯的起伏期。中宗复位后,李峤因曾依附张易之兄弟,被贬为通州刺史,后虽复职,但历经宫廷斗争的他,对“坚守”与“知己”有了更深的体悟。
这首《松》收录于他的咏物组诗《杂咏》中,与《风》《云》等诗同为初唐咏物诗的典范。不同于早年应制诗的华丽,晚年的李峤更倾向于在自然物象中寄托情志——他见松生于险地而不屈,经寒冬而不凋,恰如自己历经宦海沉浮仍守本心,遂写下此诗,既是赞松,亦是自白。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松的意象谱系
松是古典诗词中最经典的意象之一,其内涵随时代不断丰富,结合本诗可梳理如下:
意象内涵
对应诗句举例
情感基调
高洁君子
鹤栖君子树(本诗)
庄重敬仰
坚韧气节
岁寒终不改(本诗)
刚健坚定
隐逸情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幽淡泊
长生期盼
松鹤延年图(传统纹饰)
祥和祈愿
(二)初唐咏物诗特点
本诗体现了初唐咏物诗“形似与神似兼备”的过渡特征:
体物精细:如“岩表”“涧陲”精准勾勒生长环境,“条阴合”“盖影披”细写形态,继承六朝咏物的细腻。
托物言志:尾联“劲节幸君知”突破单纯描摹,将松的品格与个人情志结合,开启盛唐咏物“神似”之风。
格律精工:全诗为五言律诗,对仗工整(如“郁郁”对“森森”、“百尺”对“千年”),声律和谐,符合初唐近体诗规范。
(三)同类诗作推荐
刘桢《赠从弟(其二)》:“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与本诗同赞松的耐寒气节,风格更刚劲。
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以夸张手法写松的苍劲,寄托怀才不遇之情。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借松营造清幽意境,体现隐逸之乐。
七、深度赏析
(一)画面:从山水间长出的风骨
读这首诗,眼前总会浮现两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