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探析.docxVIP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探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探析

原文

代赠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lóushànghuánghūnyùwàngxiūyùtīhéngjuéyuèzhōnggōu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bājiāobùzhǎndīngxiāngjiétóngxiàngchūnfēnggèzìchóu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二、译文

(一)逐句直译

黄昏时分登上高楼,想远望却又作罢,

玉石般的楼梯仿佛被阻断,天上的月亮弯如银钩。

芭蕉的叶片卷曲未展,丁香的花苞紧蹙如结,

它们一同对着春风,各自藏着满心的忧愁。

(二)情境意译

中唐的某个黄昏,暮色像一层薄纱裹住了小楼。女子悄悄登上楼梯,手抚着冰凉的栏杆——她本想望向远方,看看心上人是否归来,可刚抬眼就又垂下目光:路太远了,远得像被阻断的玉梯,连天边的月亮都弯得像勾人的愁绪,越望只会越添牵挂。

她低头看向楼下的庭院:芭蕉叶卷着边,像攥紧的拳头;丁香花缀着小小的花苞,像打了个解不开的结。这两样草木,明明都迎着温暖的春风,却偏偏带着化不开的愁意——就像她自己,明明身处春日,心里却被思念与等待填得满满当当,连春风都吹不散那份孤独。

三、重点注释

代赠:代他人赠言或寄怀,并非诗人自抒己情,而是模拟闺中女子的口吻,为思念的人传递心意,这类题材在中唐闺怨诗中较为常见。

欲望休:“欲”是“想要”,“休”是“停止、作罢”,指想远望却又打消念头的矛盾心理,既藏着期待,又含着怕失望的怯懦,道尽思念中的纠结。

玉梯横绝:“玉梯”形容楼梯光洁如玉,暗指女子居处的雅致;“横绝”意为“横断、阻断”,并非实指楼梯断裂,而是隐喻与心上人相见的道路被阻断,是“愁”的根源。

月中钩:指弯月如银钩,既写黄昏后月亮初升的实景,又以“钩”的“勾连”之意,暗喻月亮勾起女子的思念,与“欲望休”的愁绪呼应。

芭蕉不展:芭蕉新叶初生时呈卷曲状,“不展”即未舒展,象征愁绪郁结、心事难开,李商隐在《无题》中也曾用“芭蕉不展丁香结”,可见这是他惯用的愁绪意象。

丁香结:丁香的花苞呈簇状,形似打结,故称“丁香结”,自唐代起便成为“愁绪”的象征,如杜甫“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均以丁香结喻愁。

同向春风:芭蕉与丁香同沐春风,本应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却反写“各自愁”,以乐景衬哀情,强化愁绪的深沉。

四、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杰出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以含蓄深沉的无题诗与咏史怀古诗闻名。

他的一生深陷“牛李党争”的漩涡:早年受牛党官员令狐楚赏识,习得骈文技巧;后娶李党官员王茂元之女,被牛党视为“背恩”,从此仕途彻底受阻——虽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抱负,却只能辗转于各地幕府,做些卑微的幕僚工作,晚年更是贫病交加,46岁便病逝于郑州。

坎坷的境遇造就了他的诗风:善用象征、隐喻,语言华美却不浮艳,情感含蓄却不浅白,常以自然意象藏人生感慨。《代赠二首》虽为早年作品(约作于20岁左右),却已显其风格雏形——不直接写“怨”与“愁”,而是借芭蕉、丁香等意象,将闺中女子的思念与自己的失意悄然融合,让“代人赠言”成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的载体。

五、写作背景

《代赠二首》约作于唐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此时李商隐刚满17岁,因父亲去世,随母迁居洛阳,依附于堂叔李处士。虽是青年,他却已体会到寄人篱下的滋味,更对未来仕途充满迷茫——中唐后期,牛李党争愈演愈烈,寒门文人想通过科举出头难如登天,这份焦虑与失意,被他悄悄藏进了“代赠”的闺怨题材中。

“代赠”本是模拟闺中女子赠情人的诗,可李商隐笔下的“愁”,早已超出单纯的男女相思:“玉梯横绝”不仅是情人相见的阻隔,更是他仕途之路的阻断;“芭蕉不展丁香结”不仅是女子的心事,更是他抱负难伸的郁结。此时的他尚未卷入党争,却已嗅到时代的压抑,诗中的“黄昏”“月钩”“春风愁”,都是他对自身境遇与中唐文人命运的早期感慨。

六、相关知识梳理

(一)核心意象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意象

表层含义

深层象征

情感作用

黄昏

一天中的傍晚时分

希望渺茫、时光流逝

奠定全诗凄清、压抑的基调

玉梯横绝

光洁的楼梯被阻断

相见之路断绝、仕途受阻

点出“愁”的根源——阻隔

月中钩

弯月如银钩

勾起思念、心事纠结

以“钩”的形态呼应“愁结”

芭蕉不展

芭蕉新叶卷曲未舒展

心事郁结、愁绪难开

将无形愁绪化为有形景物

丁香结

丁香花

文档评论(0)

标书制作,施工方案,技术服务规范方案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