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李贺《黄家洞》赏析与习题解析
一、原文(带拼音标注)
黄家洞
唐?李贺
quèbùcùshāshēngcùcù,sìchǐjiǎogōngqīngshízú
雀步蹙沙声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镞。
hēifānsāndiǎntónggǔmíng,gāozuòyuántíyáojiànfú
黑幡三点铜鼓鸣,高作猿啼摇箭箙。
cǎijīnchánqiāofúbànxié,xītóucùduìyìnggéhuā
彩巾缠踍幅半斜,溪头簇队映葛花。
shāntánwǎnwùyínbáituó,zhúshéfēidùshèjīnshā
山潭晚雾吟白鼍,竹蛇飞蠹射金沙。
xiánqūzhúmǎhuǎnguījiā,guānjūnzìshāróngzhōuchá
闲驱竹马缓归家,官军自杀容州槎。
二、译文
踏着细碎的步子在沙地上行走,脚步声急促紧凑,
手持四尺角弓,箭镞是用青石打造的利器。
黑色旗帜上点缀着三点标识,铜鼓声声震天响,
模仿着高亢的猿啼声,腰间的箭囊也随之摇晃。
彩色头巾缠绕在小腿上,衣幅歪斜地垂着,
溪边簇拥着一队人马,身影与盛开的葛花相互映衬。
山间水潭的傍晚弥漫着浓雾,白鼍在水中低吟,
竹蛇飞快地爬行,毒虫喷射着如金沙般的毒液。
(部族众人)悠闲地骑着竹马缓缓归家,
而官军却在容州的江面上自相残杀,船只倾覆。
三、重点注释
黄家洞:唐代岭南少数民族“黄洞蛮”的聚居地,今广西东南部一带,当时因不满官府压迫常爆发反抗斗争。
雀步蹙沙:“雀步”指像麻雀一样细碎的步子,“蹙沙”指脚步踩在沙地上的紧凑状态,形容部族兵士行走的敏捷。
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拉力强,射程远,是少数民族常用的武器。
青石镞:用青石磨制的箭镞,虽材质简陋却锋利,体现部族武器的原始性与实用性。
黑幡三点:黑色的旗帜上有三个标识,可能是部族的军旗,“三点”或为部族记号。
铜鼓:岭南少数民族的重要礼器与乐器,战时用于召集部众、鼓舞士气,平时用于祭祀庆典。
箭箙(fú):盛放弓箭的皮囊,挂在腰间,“摇箭箙”生动展现部族兵士的灵动状态。
缠踍(qiāo):“踍”同“跷”,指小腿,“缠踍”即用彩巾缠绕小腿,是岭南少数民族的服饰特色。
葛花:葛藤开的花,多为紫色或白色,夏季盛开,此处点明时节与地域特色。
白鼍(tuó):即扬子鳄,栖息于南方江河湖泊中,“吟白鼍”以动物叫声烘托山林的幽深氛围。
飞蠹(dù):此处指能喷射毒液的毒虫,“射金沙”形容毒虫喷射毒液的形态,凸显岭南山林的险恶环境。
竹马:此处指用竹子制作的简易马匹,或为部族的代步工具,也可能是儿童玩具,暗部族生活的质朴。
容州槎(chá):“容州”今广西容县一带,唐代岭南道州名;“槎”原指木筏,此处代指官军的船只,“自杀容州槎”指官军在容州江面上自相残杀导致船只倾覆。
四、作者介绍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中唐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鬼”。他出身宗室后裔,却因父亲名“晋肃”,与“进士”谐音,被迫避嫌不得应试,终身未得功名,仅曾任奉礼郎这样的卑微官职。
李贺的诗歌创作极具个性,以奇诡的想象、瑰丽的辞藻、幽冷的意境著称,题材多涉及神话传说、边塞战争、民生疾苦等。他善于捕捉独特的意象,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高度融合,形成了“奇险冷艳”的独特风格。因长期抑郁不得志,加上体弱多病,他年仅27岁便英年早逝,留下《昌谷集》传世。
《黄家洞》是李贺为数不多的描写岭南少数民族生活与民族矛盾的诗作,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生动的场景刻画和隐晦的批判态度,展现了他诗歌风格中写实与奇诡兼具的一面。
五、写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当时李贺虽未直接前往岭南,但通过官场见闻与文献记载,了解到岭南“黄洞蛮”与官府的尖锐矛盾。唐代中期,朝廷对岭南少数民族实行高压统治,横征暴敛,激起“黄洞蛮”多次反抗。而官府派遣的官军却腐败无能,不仅未能平息叛乱,反而在内部自相残杀,导致民不聊生。
李贺身处官场底层,目睹了朝廷的腐败与民生的疾苦,对少数民族的遭遇抱有一定的同情,同时对官军的无能与残暴深感不满。他以浪漫主义的笔触,描绘了“黄洞蛮”的生活场景与战斗状态,通过对比手法,隐晦地批判了官军的腐败,展现了中唐时期民族矛盾与社会动荡的现实。
六、相关知识梳理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新修订《公司法》解读课件.pptx
-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策略.docx VIP
- 危险化学安全卡—航空煤油.doc VIP
- 碱金属K和Na对配合煤炼焦特性及捣固焦炭质量影响的研究-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论文.docx VIP
- 小学美术教育在跨学科教学中的融合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建筑工程承包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docx VIP
- 2024红太阳光伏组件用户使用手册.docx VIP
- 2025年梦想启航未来可期班会.pptx VIP
- 职业技术学校《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doc VIP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