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跨文化比较测试卷.docxVIP

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跨文化比较测试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跨文化比较测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基础积累与理解

1.根据拼音写词语。

*wǎnxiéqíkǒngwēiyí

*jìngmìngbóyájuéxián

2.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隐隐约约(yǎoyuē)奔腾(bēnténg)仿佛(fǎngfú)

*潜入(qiánqiàn)仿佛(fǎngfú)供给(gōnggěng)

3.解释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便引诗情到碧霄(引:______)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______)

4.默写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综合性学习与比较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了西湖荷花的壮丽景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枯树之舞》则写道:“枯树在风中舞蹈,用枝干划出各种图形。”这两句诗都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请简要分析它们各自描绘的景象特点以及比喻的不同之处。

6.中国古诗词中常常将“月”作为重要的意象。李白的《静夜思》中的月亮寄托了游子的思乡之情;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月亮则象征着对亲人的美好祝愿。请你比较这两首诗中月亮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简要说明理由。

7.阅读下面的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和文化常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送别”文化的一些理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中国的《伯牙绝弦》讲述了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体现了对真挚友谊的珍视。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故事,比如“友谊万岁”的口号,或者描绘朋友间相互扶持、忠诚不渝的绘画。请你结合《伯牙绝弦》的内容,简单谈谈你对“知音”或“真挚友谊”的理解,并说说中西文化在表达这种情感方面可能存在的异同点。

9.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了一种观察自然、探索世界的方法。这与西方科学强调的“实践观察”、“实证研究”有共通之处。请结合你了解的中国的“格物致知”思想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史,谈谈你对这两种探索世界方式的理解和比较。

三、拓展延伸

10.学习了这么多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你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写一段话,说说这句诗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启发。在写作中,可以尝试运用比较的思路,说说这句诗与其他诗歌描写的异同。

试卷答案

一、基础积累与理解

1.蜿蜒躁动隐蔽

2.yǎoyuēbēnténgfǎngfúqiánqiànfǎngfúgōnggěng

3.引:引导,带到。溅:飞溅,喷洒。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综合性学习与比较

5.《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西湖夏日荷花盛开的壮丽景象,画面色彩鲜明(碧绿和鲜红),气势宏大(接天、无穷),充满生机与活力。波德莱尔的诗句描绘的是秋天枯树的景象,重点在于其形态的“舞蹈”和线条美,色彩相对单一(枯黄),但同样具有动态感和艺术感。比喻的不同之处在于,《晓出净慈寺》是直接的、写实的描绘性比喻,侧重于色彩和规模的展现;而《枯树之舞》则带有一定的想象和象征色彩,是借枯树之“舞”来传达一种艺术或自然的韵律感,比喻更为含蓄和抽象。

6.《静夜思》中的月亮表达的是一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看到天上的月亮,便自然地联想到远方的家乡和亲人,月亮成为了连接他与故乡情感的桥梁,寄托了他深切的思念。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月亮则表达的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亲人美好的祝愿。诗人虽然与亲人分隔两地,但通过共赏明月,感受到了情感的沟通和慰藉,表达了对亲人健康长寿、幸福美满的祝愿,情感更为开阔、乐观。两者情感的不同在于,《静夜思》侧重于个人化的、浓烈的思乡愁绪;而《水调歌头》则侧重于超越时空限制的、更为普适和旷达的家庭情感与人生哲理。

7.中国古代的“送别”文化体现了人们对情谊的珍视和离别的伤感。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直接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和担忧,表达了在陌生环境中可能无人相伴的孤独感,体现了送别时的深情和无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则

文档评论(0)

等风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