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 品篆刻之美 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VIP

第一单元第2课 品篆刻之美 课件-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美版七上第一单元第二课

品篆刻;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篆刻印章?

印章在字画作品中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篆

书笔意和印面布局,己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一方小小的印刻,兼具篆法、章法、刀法在其中,可谓“方寸天地,气象万千”。

本课我们将学习篆刻艺术的特点,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文

化价值。;

·尺寸大约七厘米见方是战国古玺中尺寸最大的印章。

·质地铁质。

·印文朱文印文为“日庚都萃车马”分列两行。

·现存地现藏于日本京都有邻馆;

你能分辨出玺印上的“日庚都萃车马”六个文字吗?

猜猜烙马玺印是做什么用的?;

烙马印是将玺印加热后烙于马匹臀部或肩部,形成永久性标记。所以烙马印是战国至汉代用

于标记、管理官属马匹的工具。;

章法布局

印文六字分列两行,整体呈“U”字形排列,中间让出一大块空白,下部两字作局部夸张,连成一气,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

文字风格

文字夸张变形,笔画轻重粗细变化多姿,镌刻苍劲古茂,气势雄阔。;

变演史历的章印;

汉代玺印制度严格,帝后印玺称

“玺”材质、钮式均有等级规定。

此印为螭虎钮(螭虎为龙子之一),符合皇后身份。此印刻工精致、线条细腻、字形匀整端方。;

金印材质符合汉代以来“列侯用金印”的传统(见《汉旧仪》).但晋代虚爵亦可能沿用高规格印材以显尊贵。印

钮多为龟钮,象征等级。为佩戴或公文钤印之用。;

封泥也称“泥封”,是中国古代文书的封缄形式之一,可以防止文书在传递中被人偷看。;

印章的称呼演变;

小结印章名称和材质的不同不仅反映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变化,也体现了印章功能和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自宋代起,篆刻作为书画之用,到元代,王冕始用花乳石刻印开创文人篆刻先河。请欣赏王冕的《墨梅图》.鉴赏画作中的印章。;

宣统御览之宝

方外司马

几暇怡情;;

畅剩

文字刻成凸状

用印泥钤盖后呈白底红字

称为“朱文”;

縢刻

印文刻成凹状

用印泥钤盖后为红底白字;

西泠印社

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篆

刻家丁仁、王福庵、吴隐等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目的而发起。

西泠印社是海内外成立最早

的金石篆刻艺术团体。印社坐落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孤山西麓,因临近西泠桥故取名“西泠印社”。吴昌

硕为第一任社长。;

吴昌硕(1844-1927)

号老缶

中国画家

书法家

篆刻家;

欣赏吴昌硕篆刻作品,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与同学交流你的认识。;

边款

边款是刻于印侧的题识。

隋唐以来,官印周围多刻

有制印年月、编号、释文等。;

请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按照下面的步骤方法,篆刻一枚姓名章或闲章。

在刻制之前,先用篆书字典查阅属

于你的姓名或闲章的篆书写法。;

准备材料

印床砂纸

刻刀

印泥

印石连史纸;

1.磨平印面。2.设计印稿。3.印稿上石。;

4.操刀刻印。;

三指执刀法

用大拇指、食指执刀,用中指抵住刀杆,无名指、小指抵住中指,刀口向左,

刀杆微微倾斜。;

切刀法

就是将刀锋切入石面,

然后顺着笔画的方向一起一伏地切刻前进。

这样切刻出来的线条留有刻刀逐步移动时的痕迹,显得沉厚苍劲。;

谢谢倾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