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为何近些年中国影视剧特别热衷于改编传统经典?一方面,是由于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古典文学的熟悉和热爱;另一方面,源于经典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具有的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对于绝大多数读者来说,艺术形象在他们的阅读经验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伴随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或惊或喜或怒或嗔,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在很多人眼中,《水浒传》中比较吸引人的是武松、林冲、李逵、鲁智深和宋江的故事。也必须注意到,这些艺术形象在历史上其实一直处在变化的过程中。除《红楼梦》这样由文人独立完成的作品外,绝大多数古代叙事作品都有着漫长的流变史。在罗贯中《三国演义》问世前,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故事至少在晚唐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经过宋元时期以话本、元杂剧等为形式的各类改编,更是变得家喻户晓。因此,罗贯中既是创作者,也是将民间喜闻乐见的传奇故事发扬光大的集大成者。不断流传、不断吸纳时代性,其实是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形象在历史上的常态。

正因为读者总是愿意对文学中的人物予以特别关注,才使得孙悟空、林冲、诸葛亮、林黛玉这类经典艺术形象对中国人来说尤为熟悉。每一次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围绕着艺术形象的话题都会引发关注,人们都希望艺术形象既能保持传统的味道,又能有新颖的创意。这就意味着今天对传统经典的改编要围绕着艺术形象下功夫,艺术形象能不能立起来,能不能既蕴含传统精髓又体现当代审美旨趣,成为衡量改编成功与否的关键。

古代文学经典及其艺术形象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超级IP”,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有时甚至会超越文艺作品本身,辐射到人们的生活。正是这些“超级IP”所具有的故事感染力和市场号召力,使得各类影视剧制作方瞄准经典资源,不断将传统经典搬上银幕荧屏。

传统经典的当代改编,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新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对生命的思考熔铸到传统中去,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的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出发进行艺术探索。一是扎根于时代和我们脚下的土地。文艺作品对传统经典的再现与改编,要始终立足时代的发展变化,以经典艺术形象的再造来积极回应时代要求。二是充分拥抱新的技术手段和艺术创作手法。文艺工作者只有积极拥抱新技术,才有可能不断创造出更符合时代审美特征、更加精美的艺术作品。例如,某动画电影的制作方充分利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创造出极具真实效果的盛唐景象,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摘编自李松睿《在传承创新中让经典历久弥新、永葆光彩》)

材料二:

现代技术条件下,电子数据的储存方式、检索路径、阅读方式为传世经典的保护和传播带来革命性的突破,但储存及传播方式的变革对于传承经典来说还远远不够。经典的传承并不仅仅是记录和传诵,王阳明曾认为,记诵经典并引以为是,“是犹富家之子孙,不务守视享用其产业库藏之实积,日遗忘散失,至为人丐夫,而犹嚣嚣然指其记籍曰:斯吾产业库藏之积也!”(王守仁《尊经阁记》)在“财富”传承中,只知道保护账本而不知发挥账本中所记述财富本身的作用,这显然是荒唐的。就此而言,在传承经典的事业中,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蕴含在经典中的历史经验、普遍智慧为时代性关怀的解决提供思想资源。

从时代性关怀出发来阐发经典里蕴含的普遍性智慧,其形式虽仍以诠注文本为主,但其实质上已经是新的思想创造了。如朱熹所作《四书章句集注》,形式上是文字笺注,但其实质是朱熹结合新的时代关怀对先秦经典的新阐发。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经典文献所记录的经验与智慧,不能仅从历史性维度理解,更多应该从普遍性问题的维度来理解,从中找到时代性关怀的思想资源。

以时代性关怀来审视经典文献所蕴含的智慧,就是不仅仅把眼光局限在经典文献及其历代注释、诠解本身,为了研究文献而研究文献;而要以时代性关怀为驱动,使传世经典为解决时代性关怀提供思想资源。时代关怀驱动下的经典传承,可以调动一切可能调动的资源来回应时代问题,无需过分拘泥于特定文献的关联性。而单纯的文献驱动则往往需要从既定文献本身的字、词、句出发来考究,离开了特定文献和特定语境,相应研究就无法展开。

中国历史上的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文献中牛毛茧丝的问题不可胜数,历代学人皓首穷经,做出了很多学术贡献。但这种文献驱动式的研究如果成了主导甚至唯一的范式,那么可能会导致经典传承丧失解释和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遭遇“复古式”的尴尬,甚至可能使得人们对传世经典的时代性价值产生怀疑。面对历史上的经典文献应该结合时代的变革用批判精神对待之,从解决时代关怀的意图出发去理解和运用历史的文献。由此形成的尊重历史而又面对现实问题的新认识,是我们新行动、新生活的前提,更是弘扬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特质的要义所在。

(摘编自朱承《以时代关怀驱动经典传承》)

[材料简介]材料一摘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