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古诗阅读专项训练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请写出下列诗句的作者和朝代。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请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请体会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江南好风景。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四、请分析下列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3.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2.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3.“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六、你最喜欢哪一首古诗?请写出诗名,并简要说明你为什么喜欢它。
试卷答案
一、
1.孟浩然;唐
2.骆宾王;唐
3.王维;唐
4.柳宗元;唐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作者和朝代的基本记忆。需要学生熟悉常见古诗及其作者和朝代信息。
二、
1.没有主人的一簇桃花开了,可爱的是深红色的呢,还是可爱的浅红色的呢?这里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的喜爱和欣赏。
2.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诗句描绘了春雨的细腻和温柔,以及它对万物的滋养作用。
3.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诗句描绘了诗人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愉悦的心情。
4.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云帆渡过沧海。诗句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句意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诗歌的上下文,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诗句的意思,并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三、
1.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每逢节日时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重逢的喜悦和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
3.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4.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人民苦难的感伤和忧虑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情感的体会。需要学生结合诗歌的背景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四、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早晨的露水比作等待太阳升起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葵花的清新可爱,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鸟宿”对“僧敲”,“池边树”对“月下门”,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安静生活的向往。
3.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青山”对“白水”,“横”对“绕”,“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描绘了城市周围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4.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引出对泰山的描写,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叹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需要学生识别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理解这样写的好处,例如生动形象、增强气势、表达情感等。
五、
1.清明节
2.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孤独和伤感。
3.运用了设问的手法,“借问”是提问,“何处有”是询问地点。这样写可以使诗歌更有层次感,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引出下文,点明了诗人想要借酒消愁的愿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和对写作手法的分析。需要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并分析写作手法的作用。
六、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表达能力。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可以是从内容、情感、语言、意境等方面进行阐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字词拼写与运用.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文学常识记忆与理解.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文言文理解与翻译.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文言文翻译与理解.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文言文翻译技巧解析.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现代文阅读理解挑战.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诗词赏析与创作技巧.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语法知识点巩固与应用.docx
- 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卷:语法知识点精讲精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