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医用气体管道BIM全流程管理新工艺实践
作为一名在医疗建筑机电领域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工程师,我对医用气体管道系统的“脾气”再熟悉不过——这不是普通的水管、风管,它承载着医院供氧、吸引、麻醉废气排放等核心功能,对密封性、压力稳定性、洁净度的要求近乎苛刻。过去做这类项目,图纸对不上、管线“打架”、后期整改返工是常事,往往一条管子改三次,工期拖半个月。直到参与了某三甲医院新院区的医用气体工程,我们团队首次系统应用BIM全流程管理,才真正体会到“工艺革新”带来的蜕变。下面我就以亲身经历,还原这套新工艺从筹备到落地的全过程。
一、前期筹备:打破“信息孤岛”的第一步
项目刚启动时,我手里捧着厚厚一沓二维图纸,心里直犯嘀咕:12层的住院楼、5层的门诊楼,加上地下2层的设备间,医用气体管道总长超过15公里,还要和消防管、电缆桥架、空调风管“抢空间”,单靠传统二维设计,怎么保证精准度?
1.1需求清单“抠”到毫米级
我们拉上医院设备科、麻醉科、ICU护士长开了三次碰头会。护士长说:“ICU每张病床要留2个氧气终端、1个吸引终端,间距不能小于80厘米,否则监护仪线会缠在一起。”麻醉科主任强调:“手术部的麻醉废气排放管必须独立成网,和供氧管的水平净距至少1米,避免交叉污染。”设备科老陈翻出旧院区的运维记录:“去年氧气主管焊缝漏了,排查了3小时——这次得在模型里把所有阀门、法兰的位置标清楚,后期检修能直接定位。”
这些“土要求”最后都变成了BIM建模的硬性参数:终端间距误差±5mm、不同类别管道净距分级(关键区域1米、普通区域0.5米)、阀门编号与运维系统预留接口……光是需求清单就列了47项,连管道支架的材质(必须防锈)、螺栓规格(M8还是M10)都写得明明白白。
1.2标准统一:给模型装“标尺”
过去各专业用不同版本的Revit,建出来的模型像“方言”,你用米我用毫米,你标DN50我标φ57×3,协同起来鸡同鸭讲。这次我们直接请软件服务商做了定制化族库:医用气体管道族包含材质(紫铜管、不锈钢管)、压力等级(0.8MPa、1.6MPa)、连接方式(焊接、卡压)等23个参数;终端设备族整合了国内主流品牌的尺寸、接口类型;甚至连支架的角钢型号(L50×5、L75×6)都配了对应的力学计算模块。
最关键的是定了套“碰撞优先级”:供氧管>吸引管>麻醉废气排放管>其他管线。这样在碰撞检测时,系统能自动识别哪些是“不能让”的关键管线,避免后期为了迁就风管改氧气管道这种“丢西瓜捡芝麻”的事。
二、模型搭建:从“纸上画图”到“数字孪生”
模型搭建阶段,我们团队在项目办公室支了6台电脑,每天从早8点干到晚上10点,光废弃的模型版本就存了23个。现在回头看,最耗精力的不是建模本身,而是“把现场搬上网”的细致劲。
2.1数据采集:现场扫描“0误差”
传统做法是拿卷尺量现场,但医用气体管道多走吊顶、管井,有些区域层高5米,梯子够不着,量错5厘米后期就得割管子。我们这次用了三维激光扫描仪,花3天把整个建筑主体扫描了一遍,生成点云模型。我记得特别清楚,扫描地下设备间时,扫描仪转一圈就捕捉了2000多万个点,连墙面的小裂缝都能看清。把点云模型导入Revit后,我们又带着卷尺核对了10个关键点位(比如管井的长宽高、设备基础的坐标),误差最大的地方才3毫米——这在以前根本不敢想。
2.2参数化建模:“活模型”会“说话”
过去建模是“描图”,现在是“造系统”。比如供氧主管从负一层制氧站出发,要经过3个转换层、2个防火分区,我们没急着拉管线,先建了“压力损失模拟模块”:输入管道长度、管径、流速,系统自动算出每个节点的压力值。有次模拟发现,从制氧站到12层ICU的末端压力只有0.35MPa,达不到0.4MPa的设计要求,我们马上调整了一段主管的管径(从DN50加粗到DN65),再模拟压力就达标了。
更绝的是“洁净度控制”模块——医用氧气管道内壁必须无油、无锈,我们在模型里给每段管子加了“清洁工艺标签”:卡压连接的管子要提前用氮气吹扫,焊接的管子要充氩气保护,这些要求直接关联到施工交底单,工人扫码就能看到具体操作步骤。
三、协同管理:让“各唱各调”变“合奏”
模型建到80%时,我以为最难的关过了,没想到更大的挑战在协同——水、电、风、装修各专业都有自己的模型,怎么让大家“步调一致”?
3.1每周“碰撞会”:问题在屏幕上“现形”
我们在项目会议室装了块65寸的LED屏,每周四下午开“BIM协同会”。第一次开会,暖通的老张指着屏幕喊:“你们氧气管道怎么从我们空调风管上方穿过去?这位置风管要做保温,厚度10厘米,你们管子离顶板只有25厘米,根本没空间!”我赶紧调模型,发现确实在三层走廊区域,氧气主管和空调风管的垂直净距只有15厘米,按规范至少要30厘米。
那周我们熬了两个通宵调整:把氧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治近视——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20250910 某大型制造集团“十五五”产业数字化转型规划方案-151页PPT.pdf VIP
- 北京二中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doc VIP
- 福建高速公路精细化管理规范手册.doc VIP
- 监控摄像头安装调试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题目解析及范文:持灯者终成灯,借光者长畏暗.docx VIP
- 2023年工程造价项目评估报告.docx VIP
- 室内装饰设计师(中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附答案).doc VIP
-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招聘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年浙江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