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虎与刺猬》的原文和译文
《虎与刺猬》出自隋代侯白所著的笑话集《启颜录》,是一则将寓言与幽默融为一体的短篇故事。该书作为继《笑林》之后的重要笑话典籍,虽原本已佚,残篇仍留存诸多经典片段。这则故事以百兽之王老虎为主角,通过其“误认刺猬为肉块”“错把橡斗当刺猬之子”的两次认知谬误,辛辣又诙谐地讽刺了遇事不察、因噎废食的愚蠢行径。故事虽篇幅短小,却兼具趣味性与哲理性,警示世人需透过表象看清本质,避免被固有经验束缚,其寓意与《韩非子》中“守株待兔”的警示意义一脉相承。
原文: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
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注释:
大虫:古代对老虎的别称,因老虎为兽中“大虫”,凸显其凶猛地位,与后文的蠢笨形成反差。
肉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此处形容刺猬仰卧时圆滚的形态,为老虎的误判埋下伏笔。
衔:用嘴叼取,精准描摹老虎觅食的动作,体现其食肉本性。
惊走:受惊后狂奔逃跑,“走”在古文中常表“跑”,强调老虎被刺后的慌乱。
橡斗:橡树(栎树)的果实,外壳布满刺毛,因形态与刺猬相似,成为老虎二次误判的诱因。
旦:指清晨、早上,呼应前文老虎“昏睡”后醒来的时间线。
遭见:遇见、碰到,“遭”带有意外相遇的意味,符合老虎对刺猬的忌惮心理。
贤尊:古代对他人父亲的尊称,老虎误将橡斗当作刺猬的儿子,故用敬语称呼刺猬为“贤尊”,尽显荒诞感。
郎君:古代对年轻男子的尊称,此处是老虎对橡斗的误称,进一步强化其认知混乱。
译文:
有一只老虎,想到野外寻找食物,看见一只刺猬仰面躺在地上,以为是块肉,便想叼走它。忽然老虎被刺猬一卷身,刺紧紧扎住了鼻子,老虎吓得狂奔不止,不敢停歇,一直跑到山里。又困又累的老虎不知不觉昏睡过去,刺猬于是放开它的鼻子逃走了。
老虎忽然醒来,发现刺猬不见了,十分高兴,走到橡树底下,低头看见带刺的橡果,立刻侧身躲在一旁,恭敬地说:“今天早上刚见过令尊大人,希望公子暂且给我让让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