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电气管线与给排水管道综合施工流程
干了十来年机电安装,最常跟同事说的一句话就是:“水电不分家,但排管要分家。”这句话听起来像绕口令,却是我们在工地摸爬滚打总结出的血泪经验。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道看似都是“埋在墙里、走在顶上”的工程,但一个走电、一个走水,材质、走向、标高要求千差万别。尤其是现在精装房、商业综合体越来越多,层高受限、空间紧张,稍有不慎就会“管线打架”——水管压着电线管,或者电管卡在排水管弯头处,后期拆改费时费力还费钱。今天就以我参与过的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跟大伙儿唠唠这综合施工的全流程。
一、前期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接手项目的第一天,我带着徒弟小王蹲在项目部看图纸,他盯着密密麻麻的管线图直皱眉:“师傅,这电气和给排水的图纸是分开画的,到现场能合上吗?”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合不上才是常态,所以咱们第一步就是‘对图’。”
1.1图纸会审与深化设计
项目进场前两周,我们会组织设计方、土建方、监理开图纸会审会。我至今记得第一次主持会审时的紧张——拿着荧光笔在电气图上标红“强弱电井位置”,在给排水图上圈出“排水立管走向”,再对照结构图看楼板厚度、梁高。那次发现设计有个大问题:三层商场的公共卫生间区域,电气的应急照明线管和给排水的污水立管在同一垂直面上,标高重叠了整整20厘米。设计方当时就挠头:“现场实际层高多少?”我翻出土建提供的实测数据:“结构层高4.5米,扣除楼板和吊顶空间,净空最多3.2米,再这么排,检修口都没法留。”后来我们一起调整方案,把污水立管往墙根挪了30厘米,电管改走吊顶边龙骨上方,这才算解了围。
1.2材料与工具准备
图纸定了,材料得跟上。电气管线常用的有JDG镀锌钢管、PVC阻燃线管,给排水则是PPR给水管、HDPE排水管,每种材料都得核对规格型号。我习惯带着材料员一起验料:“这PVC管壁厚不够,标着1.5mm实际才1.2mm,后期预埋时容易压裂。”“给水管的热熔机得提前试机,上次那台温控不准,熔接处老漏水。”工具方面,除了常规的卷尺、水平仪,现在项目都配了激光测距仪和BIM建模软件——别小看这俩家伙,激光测距仪能把现场误差控制在2mm内,BIM软件能提前模拟管线碰撞,我管它叫“施工前的‘排雷兵’”。
1.3人员分工与交底
团队协作是关键。我把班组分成三个小组:一组负责电气预埋,组长老张干了20年,电管煨弯、盒体固定手法利落;二组管给排水预留洞,小李是95后,对新型止水节安装门儿清;三组是“机动队”,专门处理交叉区域的难点。交底会上我敲着图纸说:“明天开始现场实测,电气组测电井、开关插座标高,给排水组测立管、地漏位置,下午五点前把数据报给我,晚一分钟晚饭没肉!”底下哄笑,但我知道,只有把责任压实,后面才少扯皮。
二、现场实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图纸再完美,也得落到实地。记得有回在老小区改造项目,设计图上标着“楼板厚度120mm”,结果现场一测,因年代久远楼板实际只有100mm,预埋电管时差点把钢筋都露出来。从那以后,我总跟徒弟说:“实测不是走过场,是给管线找‘生存空间’。”
2.1关键点位测量
我们会按“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顺序测:先测结构柱、剪力墙的位置,确定管线的“避让区”;再测公共区域的设备管道井,比如强电井、弱电井、给水立管井,这些是管线的“主通道”;最后测每个房间的开关插座、灯具、地漏、洗手盆等末端点位。测量工具用激光测距仪和电子水平仪,数据记在专用的“实测记录表”上——别嫌麻烦,我抽屉里还留着十年前的记录表,那是最真实的“施工档案”。
2.2数据对比与问题汇总
测完数据,我会把现场值和图纸设计值对比。印象最深的是某写字楼项目,设计图上卫生间的排气扇线管标高是2.8米,现场实测吊顶龙骨安装后净高只有2.7米,电管如果按图走,会被龙骨压住,后期维修得拆吊顶。我们马上找设计确认,把电管标高调整到2.6米,避开龙骨主骨,问题就解决了。类似的问题每天能汇总七八条,小到“某插座盒偏位5cm”,大到“某层排水管与消防管冲突”,都得记下来,为下一步排布做准备。
2.3现场标记与交底
数据没问题了,用红漆在墙面、楼板上标出线管走向、预留洞位置。有次小王标错了位置,把给水管预留洞标在了承重梁上,幸亏老张巡查时发现,及时用蓝漆覆盖重标。我跟他说:“标记就是施工的‘地图’,标错了,后面全乱套。你看这红漆,刷上去容易,改起来得凿墙,费工费料还挨骂。”现在小王标完线,都会蹲在地上拍张照片发工作群,让大伙儿“云验收”,这习惯挺好。
三、管线排布:排兵布阵有章法,你退我让求共赢
实测数据和问题汇总完,就到了最考验技术的环节——管线排布。这活儿像下围棋,得算清每一步的“气”(空间),电气和给排水得互相“让道”,但也不能“委屈”自己。
3.1排布原则:老经验与新工具结合
我们有套“潜规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