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docxVIP

初中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文言文重点知识归纳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文言文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语言素养,更能让我们体悟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初中阶段是文言文学习的奠基时期,掌握重点知识,方能为日后的深入探究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对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力求精准实用,助力同学们高效学习。

一、文言实词:理解文意的基石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掌握其含义与用法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学习实词,切忌孤立记忆,应结合语境,理解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1.一词多义现象:这是文言实词最显著的特点。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走”在古代多为“跑”之意,如“夸父与日逐走”;“兵”可指“兵器”,也可指“士兵”或“战争”。学习时,需通过大量阅读积累,归纳常见实词的多种义项,并结合上下文准确判断。

2.古今异义词:部分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了较大变化,甚至截然相反。如“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则单指“男子的配偶”;“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则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或“放弃利益”。对这类词,要特别留意,避免以今释古。

3.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会临时改变其基本词性和语法功能。常见的有:

*名词作动词:如“一狼洞其中”(洞:打洞)。

*名词作状语:如“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

*形容词作动词:如“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

*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使动用法:如“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下去)。

*意动用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美)。

4.通假字:古人在书写时,有时会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就是通假字。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意为“愉快”;“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中的“阙”通“缺”,意为“缺口”。识别通假字,要结合上下文意,并积累常见的通假现象。

二、文言虚词:贯通文意的纽带

文言虚词数量相对较少,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在句中主要起语法作用或表达语气,是连接实词、构成句子、表达文意的重要纽带。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以、而、于、乃、其、为”等。

1.之:用法多样,可作代词(代人、代事、代物)、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补足音节等)。例如,“肉食者谋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小大之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2.以:可作介词(表凭借、表目的、表原因、表时间等)、连词(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表因果等),有时也可作动词(认为、以为)。例如,“以刀劈狼首”(介词,用);“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连词,来,表目的);“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表原因)。

3.而:主要作连词,可表示并列、承接、转折、修饰、递进等关系。例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并列);“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承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转折);“吾尝跂而望矣”(修饰)。

4.于:多作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地点、对象、比较的对象等,可译为“在、向、从、对、比”等。例如,“战于长勺”(在);“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苛政猛于虎也”(比)。

5.其:可作代词(他的、它的、他们的;那、那个、那些;其中的)、副词(表推测、反问、祈使等语气)。例如,“屠自后断其股”(它的,指狼的);“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表反问;恐怕,表推测)。

对于虚词的学习,应着重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和意义,切忌死记硬背,要通过比较和归纳,掌握其基本用法。

三、文言句式:把握结构的关键

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了解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助于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1.判断句:多用“……者,……也”、“……也”、“……者也”、“为”、“乃”、“则”等表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鱼,我所欲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被动句: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常用“为……所……”、“见”、“于”等表被动。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徒见欺”;“受制于人”。

3.省略句:文言文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非常普遍,常见的有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如“(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省略主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谓语);“便要(渔人)还家”(省略宾语);“武陵人捕鱼(于)为业”(省略介词)。

4.倒装句:为了强调或表达某种语气,文言文有时会改变语序。常见的有:

*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有何陋);“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

文档评论(0)

lxm26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