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曹植的《东征赋》是一篇残缺不全的作品,现存内容仅有六句,收录于唐代类书《北堂书钞》中。虽为残篇,但因其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仍备受关注。以下是现存全文及解释:
《东征赋》全文(残篇)
仰归云以载拜,志忧弭于中诚。
庶明哲之末光,遘我君而假英。
克黜难于渔阳,济元功于九有。
俯濯水于舟楫,仰瞻云以咏歌。
选元帅以讨乱,挥朱旗而东指。
愿我君之自爱,为黄发兮罔殆!
背景与题解
创作时间:
此赋作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七月。当时曹操第四次征讨孙权(史称“濡须口之战”),曹植随军东征,驻军于安徽亳州附近的谯郡(今安徽亳州)。
历史事件:
曹操此次东征旨在平定江东孙权势力,巩固北方统一成果。曹植作为随军文士,借赋言志,表达对父亲曹操的赞颂与对战争胜利的期许。
逐句解释
原文
解释
仰归云以载拜
仰望归去的云霞而虔诚礼拜(暗喻对曹操的敬仰)。
志忧弭于中诚
内心的忧思因忠诚而消弭(表达随军征战的决心)。
庶明哲之末光
愿借明君(曹操)的余晖(谦称自己依附父亲的威望)。
遘我君而假英
幸遇明主(曹操),暂借其英明(表达追随父亲征战的自豪)。
克黜难于渔阳
(曹操)曾平定渔阳(今北京一带)的叛乱(指建安十二年征乌桓之战)。
济元功于九有
成就统一天下的伟业(“九有”即九州,代指天下)。
俯濯水于舟楫
俯身于战船上盥洗(描写水军征战的场景)。
仰瞻云以咏歌
仰望云霞而高歌(抒发行军豪情)。
选元帅以讨乱
(曹操)亲任统帅讨伐叛乱(指孙权)。
挥朱旗而东指
挥动红色战旗向东进军(“朱旗”象征汉室,曹操以汉丞相身份出征)。
愿我君之自爱
愿父亲(曹操)保重身体。
为黄发兮罔殆!
愿您(曹操)长寿安康,永不涉险!(“黄发”指老人,表达对父亲的关切)。
主题与艺术特色
颂父功业:
赋中强调曹操平定北方(如“克黜难于渔阳”)、志在统一(“济元功于九有”)的功绩,凸显其“明君”形象。
战争豪情:
“俯濯水”“挥朱旗”等句生动描绘水军东征场景,展现雄壮气势。
父子深情:
结尾“愿我君之自爱”以恳切之语表达对曹操的担忧与敬爱,柔化了战争主题。
建安风骨:
语言简劲有力,情感慷慨真挚,兼具家国抱负与人伦温情,体现建安文学“志深笔长”的特色。
文学史价值
此赋是现存最早的以“东征”为题的赋作,开后世东征题材(如陆机《东征赋》)之先河。
作为曹植青年时期的军旅作品,反映其早期“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政治理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