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新闻2025年新闻传播学真题汇编试卷(含答案).docx

考研新闻2025年新闻传播学真题汇编试卷(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研新闻2025年新闻传播学真题汇编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媒介化社会

2.去中介化

3.议程设置

4.新闻专业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2.结合实例,简析社交媒体环境下“回声室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3.简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几个关键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4.简述新闻采访中“客观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在当代面临的挑战。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其对新闻生产流程、新闻业伦理以及新闻消费者行为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2.论述“后真相时代”下,公共领域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以及新闻媒体在促进理性公共讨论中应扮演的角色与责任。

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媒介化社会:指社会运行机制、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乃至社会思维方式等各方面都日益被媒介渗透、塑造和建构,媒介成为社会运行的基本框架和背景。其特征表现为媒介深度嵌入社会生活,人们通过媒介感知世界、互动交流、形成认知,社会事件的传播和发酵高度依赖媒介技术。

2.去中介化:指信息、商品或社会关系绕过传统的、复杂的传播渠道或中间环节,直接连接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过程。在传播领域,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个体得以直接发布信息、进行交流,减少了传统媒体的中介作用,形成了点对点、去中心化的传播格局。

3.议程设置:由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提出,指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传统媒体)通过反复报道某些议题、突出某些方面,能够影响公众对议题重要性的认知和排序,即媒介“告诉我们想什么”(Whattothinkabout)。它并非决定人们“怎么想”(Howtothink),但能影响公众关注的焦点。

4.新闻专业主义:指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中遵循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的总和。其核心要素通常包括客观性、公正性、独立性、准确性、及时性、公共利益导向等。它是新闻业自我约束、赢得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基础。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拉斯韦尔五W传播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拉斯韦尔在1948年提出的“五W”模式,即明确提出了传播研究需要考察的五个基本问题:谁(Who)说了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说?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这一模式清晰地勾勒出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将传播研究从模糊走向具体化、系统化,是传播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贡献,为后续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

*局限性:该模式的主要局限在于其线性、单向的简化视角,将传播过程视为一个简单的线性序列,忽略了反馈的存在和传播过程的复杂性。同时,它将传播视为一个技术过程,忽视了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心理、文化等因素。此外,“效果”要素被视为传播的终点,也过于简化,未能充分认识传播效果的多样性、长期性和情境性。

2.结合实例,简析社交媒体环境下“回声室效应”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

*形成机制:回声室效应指在信息环境中,人们倾向于接收与其既有观点相似或一致的信息,而排斥或忽视不同观点的信息,导致观点日益极端化、极化。在社交媒体环境下,算法推荐、用户兴趣标签、社交圈子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回声室。算法根据用户过往行为推送相似内容,用户则更愿意与意见相投的朋友互动,形成信息茧房,使得用户暴露在高度同质化的信息环境中。

*影响:社交媒体上的回声室效应加剧了社会群体的观点极化,降低了不同群体间的理解和沟通可能;可能助长错误信息、谣言的传播,因为人们在回声室内缺乏有效的事实核查和批判性反思;可能导致公众对权威信息、多元观点的信任度下降;长期以往,可能损害社会共识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例如,社交媒体上围绕特定议题(如政治选举、社会事件)形成的不同阵营,其内部信息流通高度同质化,加剧了对立情绪。

3.简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几个关键历史阶段及其主要特征:

*古代新闻活动阶段(鸦片战争前):以手抄新闻、口头新闻为主,缺乏独立的社会职能,依附于官方或商业活动,规模小,传播范围有限。

*报刊诞生与初步发展阶段(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商人创办近代报刊,新闻事业开始起步。内容上以翻译西方新闻和报道通商口岸动态为主,逐渐涉及社会评论,但政治性较强,发行和阅读群体有限。

*新闻事业的初步发展阶段(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文档评论(0)

138****9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