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5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docx

2023-2025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5北京高三一模历史汇编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门头沟高三一模)法国著名汉学家艾田蒲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体。他将18世纪欧洲出现长达百年的“中国热”称作“中国之欧洲”。与“中国热”现象相关的是(???)

A.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开始传入欧洲

B.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后相继传入了东亚与欧洲

C.四大发明等技术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D.儒家经典引起欧洲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热烈反响

2.(2023北京通州高三一模)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 B.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

C.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 D.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3.(2023北京丰台高三一模)有学者认为古代中华文明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特征非常鲜明的中华文化圈。下列中国周边国家的文明成果,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印度的种姓制度???????????②高丽王朝的选官制度

③日本的语言文字???????????④越南李朝的官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题

4.(2025北京东城高三一模)翻译与启蒙

严复,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赴英国学习海军专业。期间,游历英法,探索西方富强原因,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著作让他大开眼界。1879年回国,先后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和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1895年以后,严复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西方社会科学著作的译介工作,并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成为中国翻译界的重要准则。

严复部分译著简表

翻译著作名称

作者

初版年份

核心内容

备注

《天演论》

赫胥黎

1898

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

康有为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合群保种”的倡议结合,以此为宗旨成立保国会,壮大维新运动声势。生存竞争等原理被编入1903年《蒙学初级修身教科书》

《原富》

亚当·斯密

1901—1902

主张自由市场、劳动分工和私有财产权

该书在清末被认为:“近来讲理财者必探源於斯密氏,故此书风行最广。”并被南洋公学等学校列入阅读书目

《法意》

孟德斯鸠

1904—1909

阐述三权分立理论

1915年,吴虞(后被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在日记中写道:日读孟德斯鸠《法意》,“于专制、立宪之优劣……始确然有以自信其学矣”

《名学浅说》

耶方斯

1909

介绍西方传统逻辑学的基本问题

近代学者张君劢评价该书:“译西人哲理之书,名词句调皆出独创。译名如‘物竞’、‘天择’、‘名学’、‘逻辑’,已成为我国文字中不可离之部分,其于学术界有不刊之功。”1914年该书成为中学教材

——摘编自皮后锋《严复大传》等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严复译介西方社会科学著作的背景。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严复译介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5.(2024北京丰台高三一模)《论语》——人类文明的瑰宝

材料一??汉唐时期,有记载的研究《论语》专著约百部。而两宋时期有250余部。《论语》是北宋文人必读经典之一。深受重视。他们虔心研治儒学,成就了北宋《论语》注疏的辉煌局面。两宋对于《论语》的注解。不再局限于此前的章句、训诂、名物等。而??开始注重对其义理的阐发与分析。都体现出诠释义理的深度。代表作有程颐《论语解》、朱熹《论语集注》及陆九渊《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等。《论语》学的发展蔚为壮观。

——摘编自刘亚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流传研究》

材料二??4世纪后期。《论语》传入日本。7世纪。日本最早的宪法中多条目直接出自于《论语》。大化改新时的教育机构中《论语》被定为必修书目。《万叶集》《源氏物语》等作品均引用了《论语》的话语。9世纪。祭拜孔子与孔庙合法化,宫廷首开“论语讲??筵”。18世纪,朱子学在日本取得官学独尊地位。政府和民间初等教育都以《论语》为教??材。近代日本企业家利用儒家伦理。为其追求利润找到合理的理论依据。从17世纪开始??《论语》等中国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儒家不依靠宗教力量、以伦理道德支撑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系,成为欧洲思想家们学习的对象。其中伏尔泰尤其引人瞩目,他认为中国“在??伦理道德和治国理政方面,堪称首屈一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对《论语》译介与研究兴盛,译本越来越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之一。《论语》也在当时成为世界第二大畅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