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解读在于“以小见大”--东汉击鼓说唱俑的“再认识”.docxVIP

文物解读在于“以小见大”--东汉击鼓说唱俑的“再认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物解读在于“以小见大”--东汉击鼓说唱俑的“再认识”

2024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有一则文物图像材料“东汉击鼓说唱俑”,实际上刚开始我并没有认识清楚此则材料出现在教科书上的显性意图。

历史教育学界主要的看法是将其解释为反映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典型,然而此观点难以满足我对于这件文物的历史理解需要。《东汉的兴衰》课文内容叙述东汉初期巩固大一统国家的努力、东汉中后期所面临的政治危机以及黄巾起义,而说唱俑只是用来说明东汉手工业的进步与市井文化的活跃吗?为了更好解读这件文物,我尝试进行自主探究,建构新的认知。

“再认识”这件文物,首先需要回顾这件文物考古发掘的情况。教科书中的“东汉击鼓说唱俑”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的三号墓。据当时的考古报告(刘志远:《成都天回山崖墓清理记》)显示,三号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属于典型的“双翼式”崖墓结构,显然墓主人身份绝非寻常。其中出土的陶俑,不止击鼓说唱俑这一件,还有厨丁、持镜女等形象,因此击鼓说唱俑很有可能是被贵族豢养或雇请过来满足其娱乐享受的文艺工作者。因此,网络上将其带有的“迷之微笑”理解为成都自古以来的乐观精神和安逸气质,我认为是有待商榷的。

△图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三号墓室结构图

此外还出土了一把金错刀,金错刀上有关键性的铭文——“光和七年广汉工官□□□服者尊长保子孙宜侯王□宜□”。光和七年刚好是黄巾起义爆发的那一年(184年),所以墓葬年代的上限为东汉后期。而“广汉工官”四字说明此物由官营手工业打造,从“宜侯王”这一祝福词中亦可印证墓主人身份的显贵。同样出土于三号墓的说唱俑自然也是同时期产物,而教科书中对于东汉末年的描述趋向消极,“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非常尖锐,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危机不断加深,广大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果仅仅为了说明四川地区社会经济繁荣的历史现象,将“说唱俑”放在此处恐怕有些突兀。

其实益州在东汉中后期以来面临与其它地区面临类似的情况,《华阳国志》提到,东汉时巴郡民众长期以来“仆役过于奴婢,棰楚隆于囚虏”,后巴蜀、汉中等地兴起“五斗米道”(引自教科书第15课正文),与北方的农民起义遥相呼应。但不可否认,巴蜀地区的复杂地形,使其不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冲击,能够一定程度上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的相对稳定。值得注意的是,四川崖墓在东汉晚期处于鼎盛期,崖墓的流行除了与当地地形条件有关,更体现了巴蜀地区经济得到开发的事实,因为同时期在南方其它适合开凿崖墓的地区并没有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崖墓。(罗二虎:《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

通过前面的简单分析我们知道墓主人的身份不是普通人,具体是谁似乎无从考证,至少目前我并没有找到现成的结论。结合三号墓的结构以及出土器物看,我倾向于认为其为东汉末年巴蜀地区某地方豪强的家族墓。(1)墓内共发现了11副瓦棺、2副石棺和1副砖棺,符合地方豪强“家族聚葬”的习俗。(2)出土多件反映庄园生活场景的明器,如亭方形井、水田、鱼塘、“悬山式”双层楼房及“庑殿式”平房等。(3)武士俑或可说明手握一定的武装力量。(4)金错刀作为“工官”所制,大概率源自朝廷的赏赐,虽没有发现官印、诏书、碑刻等表明墓主有官宦经历的明显证据,但不可否定其与中央政府之间的互动与联系。

由此,说唱俑在此处很有可能是说明东汉中后期地方豪强大族势力的存在,并且似乎强调:巴蜀地区所拥有的相对独立性,为之后刘备政权立足西南提供有利的军事与经济优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