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 专题02 古诗文阅读鉴赏(期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VIP

八上语文 专题02 古诗文阅读鉴赏(期中专项训练)(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2古诗文阅读鉴赏

一、名句名篇默写

1.(24-25八年级上·福建福州·期中)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雄奇高峻,如三峡的山“①,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或明媚秀丽,如西湖早春“②,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或雄浑壮丽,如塞外奇景“③,=4\*GB3④”(王维《使至塞上》)。

置身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烟波凄迷,惹动了崔颢的乡愁,他不禁吟咏“⑤?⑥”(崔颢《黄鹤楼》);叶绿花盛,春日佳景,勾起了女子的思念,她黯然感慨“此物何足贵?⑦”(《庭中有奇树》);月色空明,疏影摇曳,引得苏轼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⑧”(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答案】①重岩叠嶂②乱花渐欲迷人眼③大漠孤烟直=4\*GB3④长河落日圆⑤日暮乡关何处是⑥烟波江上使人愁⑦但感别经时⑧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嶂、欲、孤、圆、暮、愁、经、耳”等字词容易写错。

二、诗歌鉴赏

2.(24-25八年级上·河南信阳·期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的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明丽如画,接下来神异渺茫,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

B.诗作以“愁”字收篇,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表现了缠绵的乡愁。

C.颈联写登高所见,色彩鲜明,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D.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本诗写景的精妙之处。(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1)A(2)示例:①妙在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妙在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③妙在远近结合,层次分明: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描绘了远处的汉阳树清晰可见,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远景;而“芳草萋萋鹦鹉洲”则聚焦于近处的鹦鹉洲芳草茂盛,形成了近景的细腻描绘。④妙在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实体景物的具体描绘,如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等,这些是实写;同时也有对虚幻意象的巧妙运用,如黄鹤的飞去不返、白云的空悠、烟波的渺渺等,这些是虚写。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所见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以及深深的乡愁。前两联以黄鹤为意象,营造出超然物外的缥缈气氛;后两联中景物描写生动鲜明,借助树影与烟波,将诗人的乡愁渲染得更为浓烈。诗中“空”与“愁”是贯穿全篇的主题,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这首诗先是借仙人乘鹤的传说,营造出一种神异渺茫的氛围;接着“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出眼前明丽如画的景象;最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呈现出朦胧凄迷的画面。景象变化顺序是先神异渺茫,再明丽如画,最后朦胧凄迷,并非选项中所说顺序;故选A。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点明了时间,此时天色渐晚,本就容易勾起人内心的愁绪。“烟波江上”描绘出江上笼罩着一层朦胧的烟雾,浩渺迷茫的景象。诗人站在黄鹤楼上,望着这样的景色,联想到自己远离家乡,不知家乡在何处,浓浓的乡愁便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在这里,景与情相互交融,那江上的烟波之景成了触发诗人思乡愁情的媒介,而愁情又让眼前的景色更添几分惆怅的氛围,借景将内心的乡愁充分地表达了出来,使情感更加深沉、真挚,让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那种漂泊在外对家乡的思念之苦。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写出了汉阳一带的树木在阳光照耀下清晰可见,展现出树木生长繁茂、排列有序的特点,给人一种明朗开阔之感。“萋萋”形容芳草长得茂盛的样子,生动地刻画出鹦鹉洲上芳草丰美的状态,凸显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抓住了树木的清晰、芳草的茂盛这些景物特征进行描写,仅用十个字就为读者勾勒出一幅色彩明丽、充满生机的画面,让黄鹤楼周边的景色如在眼前,给人留下深刻

文档评论(0)

思源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中小学教育!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11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