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浅谈
摘要:学习习惯是指后天逐渐养成的与学习行为方式有关的习惯,是个体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反复练习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惯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一个人习惯的养成,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逐渐产生并固定下来的。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1.2022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P36页指出,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素养目标,总目标的第4条,该条目从识内容、能力发展、习惯养成等角度设计目标:一是学生需要学习的语言文字知,有常用汉字、汉语拼音、普通话、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常用语文工具书使用方法,二是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对语言文字规律的领悟力、语感能力、基本的语文学习去等;三是习惯养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也就是说,从小培养怎样的习惯,成人后就会形成怎样的品性。近代教育家叶圣陶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它都以一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你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从而主宰人生。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二、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1.家长认识浅薄
居住在我地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即使闲暇时也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等。有的更有甚者是隔代教育的留守儿童,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无所谓,更谈不上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
2.课前学习习惯现状
多数学生没有预习习惯,不了解该怎样预习,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3.上课学习习惯现状
课堂上开小差,说小话,做小动作;很容易受周围事物的影响,注意力分散,东张西望;听课姿势不端正,其他同学发言时不能认真倾听。不经常积极主动发言的学生大约占全班的三分之二,甚至有同学从不主动发言,他们不愿意或害怕发言。
孩子的习惯决定着孩子的明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下面就谈谈自己担任班主任期间的一些粗浅实践。
一、规范训练,加强养成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在于明确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生活在班级中,各种行为习惯都需要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来督促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提醒。因此,作为班主任,我在开学前一一周就制定了班级行为规范,并征求了全班同学的意见,利用班会课在全班通过,在老师的指导、督促下按要求实施。例如,我班根据.上学年龄及农村孩子家庭的实际生活,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有:(1)刷牙、洗净脸、勤洗澡、勤剪指甲,出门照镜子,整理头发、服装、红领巾、校签、鞋子等,保持个人卫生。(2)整理好书包、带足学习用品。(3)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礼貌待人,与同学和睦相处。(4)爱护校园环境。(5)学会感恩,每月至少为父母、他人、集体、社会做--件好事。(6)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个身心健康的小学生。(7)每周向家长讲解几个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多和家长交流沟通。(8)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做事不拖拉。(9)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社会调查等。(10)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等,同时还要注重训练。如平常学生课间行为规范的训练上下楼梯,不要拥挤,注意谦让,行走靠右,保障畅通;课间注意奔跑追逐的安全,玩有意义的游戏;教学楼内不大声喧哗,轻声漫步过走廊;佩戴红领巾比赛.....教师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怎样遵守这些规则,还要注重亲自检查与督促,以便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监督,强化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例如,在监督、强化学生课前学习用品准备的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每次下课提醒学生收好、准备好学习用品(要求摆在书桌的左上角),一段时间后,再下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ECS 1049-2022 隧道衬砌拱顶带模注浆材料应用技术规程.docx VIP
- 安全生产法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完整版中小学《文明礼仪主题教育》主题班会课件PPT.pptx VIP
- 广日G·Fre 载货电梯维修手册.pdf
- Brivo CT技术参考手册.pdf VIP
- 心血管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pdf VIP
- 中国糖尿病诊疗指南(2025版) .pdf VIP
- 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指南 __DB14_T 2263-2021.docx VIP
- 2025年辽宁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院长纠错申请书(模板).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