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殷墟宗教祭祀遗存研究
引言
站在安阳殷墟的考古现场,脚下的夯土、斑驳的甲骨、沉默的青铜礼器,仿佛都在诉说三千多年前商人对天地神鬼的敬畏与虔诚。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可考的王朝——商的晚期都城,殷墟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宝库,更是早期中国宗教信仰的“活化石”。这里出土的祭祀建筑基址、人牲遗存、甲骨卜辞、青铜礼器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教祭祀体系,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商代精神世界的窗口。本文将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结合甲骨文字与历史文献,从遗存分类、祭祀对象、仪式实践、观念内涵四个维度,系统梳理殷墟宗教祭祀遗存的面貌,试图还原商代人“事死如生”的信仰图景。
一、殷墟宗教祭祀遗存的发现与分类
自1928年殷墟正式发掘以来,考古工作者已揭露各类祭祀相关遗存逾千处,这些遗存分布于宫殿区、王陵区、族邑聚落等不同空间,形态上涵盖建筑、器物、人骨、甲骨等多种类型,共同构建起商代宗教活动的物质框架。
1.1祭祀场所:从宗庙到祭坛的空间布局
殷墟的祭祀场所主要集中在小屯村北的宫殿宗庙区,这里发现的53座夯土基址中,约1/3与祭祀直接相关。最具代表性的是乙组基址群——这组南北长约85米、东西宽约140米的建筑群,被学者考证为商王室的宗庙区。其中乙七、乙八基址尤为重要:乙七基址前发现130余座祭祀坑,坑内埋有人骨、兽骨及青铜礼器;乙八基址周围分布着成排的葬坑,推测为祭祀时的“瘗埋”遗迹。此外,王陵区的祭祀场更为宏大——在武官村大墓与妇好墓之间的区域,已清理出191座祭祀坑,每坑埋人8-10具,部分坑内还随葬青铜兵器,应是商王为祭祀祖先举行大规模人祭的场所。这些场所的选址遵循“择中而居”的原则,既靠近宫殿(体现“神权与王权一体”),又独立于生活区(保持神圣性),空间布局的严谨性反映出祭祀活动的制度化。
1.2祭祀器物:礼器背后的等级与信仰
殷墟出土的青铜礼器、玉器、陶器中,约60%与祭祀相关。青铜器以“重酒组合”为核心,鼎、簋、觚、爵、斝构成基本礼器群:鼎用于盛肉,簋盛黍稷,觚爵是饮酒器,斝用于温酒。这些器物多铸有族徽或“受天命”类铭文,如妇好墓出土的“司母辛”鼎,铭文明确指向对母辈的祭祀。玉器中的琮、璧、璋、璜则是沟通天地的“法器”,琮外方内圆的造型象征“天圆地方”,良渚文化的玉琮出现在殷墟,暗示商代对早期宗教传统的继承。陶器虽不如青铜贵重,却在平民祭祀中占主流——殷墟西区平民墓中常见的陶鬲、陶簋,器表多有烟熏痕迹,应是日常祭神用器。器物的材质与组合严格对应身份等级:商王用青铜重器,贵族用青铜与玉,平民仅用陶器,这种“器以藏礼”的特征,将宗教仪式与社会秩序紧密绑定。
1.3人牲与畜牲:祭祀牺牲的双重面向
人牲遗存是殷墟最触目惊心的祭祀证据。截至2023年,殷墟已发现人祭坑2300余座,埋人总数超过1.4万。这些人牲多为青壮年男性,部分骨架有捆绑、砍头、肢解痕迹,经DNA检测,他们来自不同族群,应是战争俘虏或奴隶。畜牲则以牛、羊、猪为主,牛牲等级最高——甲骨文中“沉牛于河”的记载,在洹河南岸的祭祀坑中得到印证,曾出土过完整的牛骨架,牛角上还残留着红漆,推测为“衅牲”仪式的痕迹。人牲与畜牲的使用频率随时代变化:武丁时期人牲数量最多(占总数的60%),祖甲之后逐渐减少,西周早期基本消失。这种变化可能与商后期“重德”观念萌芽有关,也反映出人类对生命价值的认知演进。
二、祭祀对象的体系构建:从自然到祖先的信仰网络
商代祭祀对象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形成了“自然神—祖先神—至上神”的三层结构,这一体系既保留了原始宗教的泛灵崇拜,又通过“祖先配天”实现了信仰的集中化。
2.1自然神:万物有灵的原始崇拜
商人认为自然万物皆有神灵,其中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风雨雷电”与“山川河岳”最受重视。甲骨文中“求雨于河”“宁风于土”的卜辞超过2000条,说明他们相信河流(“河神”)能降雨,土地(“社神”)能止风。殷墟西北冈曾出土一件石质“山川神位”,上面刻有“西岳”“北河”字样,应是专门祭祀山川的神主。对“日神”的崇拜则体现在祭祀时间上——许多重要祭祀选择在日出或日落时举行,小屯村北的乙十一基址,其门向正朝东方,推测为祭日场所。这种自然崇拜并非简单的恐惧,而是商人试图通过祭祀“贿赂”神灵,换取风调雨顺的生存保障。
2.2祖先神:血缘纽带的神圣延伸
祖先崇拜是商代宗教的核心,甲骨文中“祭祖”卜辞占总字数的40%以上。商人的祖先神分为“大示”(直系先王)与“小示”(旁系先王),祭祀规格差异明显:对大示如成汤、武丁,使用“周祭”(按固定周期遍祭),每次用牲50-100头;对小示则用“特祭”(临时祭祀),用牲仅数头。女性祖先也进入祭祀体系,妇好墓出土的“母辛宗”甲骨,证明商王会为重要的先妣(如武丁之妻妇好)单独建宗庙。祖先崇拜的本质是“以祖配天”——商王宣称自己是“帝之子”,祖先则是沟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价格鉴证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2025年劳动关系协调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30).docx
- 2025年区块链架构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注册船舶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8).docx
- 2025年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CPAAustralia)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网络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跨境物流管理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中世纪农奴制度的经济机制.docx
- 中世纪商人行会的政治职能.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