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抓实集备“读、思、写、议、改、用”,让课堂真正提质增效——校长在教师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
今天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既不是走流程开个常规例会,也不是搞形式主义的“教研打卡”,而是我这两个多月来,随堂听了23节课、翻了56本教案、找12位学生和8位教研组长聊过之后,心里压了太多话,不吐不快。咱们学校现在的教学现状,表面看风平浪静,每个老师都在忙备课、忙上课、忙批改,但骨子里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各自为战”的教学模式,正在让我们的课堂效率打折扣,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两极分化。
我今天不想讲空泛的大道理,核心就一件事:把集体备课从“走过场”变成“真落实”,从“凑人数”变成“聚合力”。说实话,现在有些教研组的集体备课,与其说是“教研”,不如说是“茶话会”;有些老师的教案,与其说是“教学指南”,不如说是“应付检查的模板”。再这样下去,我们不仅辜负了家长的信任,耽误了学生的成长,更会让咱们学校的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所以今天这场会,不是鼓励,是提醒;不是要求,是期盼,希望能叫醒每一位老师,把集体备课这件“教学底盘”的事,真正钉实、做深、落地。
一、我为啥要专门开这个会?不是为了鼓励,是为了叫醒
前两个多月,我带着教学处的同事,随机听了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史地生等多个学科的课,从初一到初三,每个年级都覆盖到了。我必须承认,咱们很多老师的工作态度没话说——有的老师提前半小时就到教室准备教具,有的老师课后还在给学生补错题,有的老师熬夜批改作业到凌晨。但态度好不等于效果好,备课认真不等于备课高效,关键在于我们的备课,是不是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是不是真的形成了集体的智慧。
就拿初二年级的数学课“角的度量”来说,我听了两个班的课。A班的王老师,提前让学生准备了三角板、量角器,还找了生活里的扇子、剪刀当教具,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扇子张开的角度变化”,再教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量课本上的角、量同桌画的角,遇到学生分不清内圈外圈刻度的问题,当场让会的学生分享经验,最后用“谁量得又快又准”的小游戏收尾。整堂课下来,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后抽查10个学生,8个能准确量出任意角的度数。
而隔壁班的李老师,整节课都在黑板上画图、念定义,“量角器的中心要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对应的刻度”,这句话重复了三遍,但学生手里的量角器还是摆得乱七八糟。我课后问一个学生“30度的角和60度的角有啥区别”,他挠着头说“都是一条线对着数字,没看出来不一样”。
再说说初一年级的语文课《背影》,这篇课文是经典篇目,情感浓度高。C班的张老师,没有一上来就划重点、分析段落大意,而是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和父亲最难忘的一个瞬间”,有学生说“爸爸送我上学时帮我扛行李,后背都湿透了”,有学生说“我生病时爸爸连夜送我去医院,抱着我跑了好远”。分享完之后再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文中父亲的不易,有几个女生甚至读着读着就红了眼眶。课后我问学生“课文里父亲做了哪几件事”,学生能有条理地说出来“买橘子、送车站、嘱咐照顾自己”,还能说出“父亲爬月台的动作很吃力,看得我很心疼”。
而另一个班的老师,还是老办法:先齐读课文,再划中心句,然后分析“这一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父亲什么品质”,最后让学生抄笔记。整堂课下来,学生死气沉沉,课后抽查,有一半学生说不出父亲的具体行为,更谈不上理解情感。
我举这两个例子,不是要批评哪位老师,而是想让大家看清一个事实: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备课方式,课堂效果天差地别。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就在“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很多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就是“组长说一声下单元讲什么,大家点点头就散会”;很多老师的教案,要么是抄教参、套模板,要么是寥寥几笔应付了事,没有结合学生实际,更没有融入集体智慧。
我翻了不少教案,有的教案写得工工整整,甚至排版比打印的还好看,但仔细一看,全是“通用话术”,“引导学生理解”“组织学生讨论”“布置课后作业”,没有具体的问题设计,没有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预判,这样的教案,上课的时候根本用不上;有的教案则刚好相反,就写了“教学目标:掌握XX知识点;教学过程:1.导入2.新授3.练习4.小结”,连具体的例题、提问都没有,这样的教案,和没写有什么区别?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种“教案形同虚设、集体备课走过场”的现象,已经不是个别老师的问题,有些教研组甚至形成了“敷衍了事”的组风——教研时间到了,大家凑在一起聊聊天、刷刷手机,到点就散会,根本没人讨论教学内容。这样下去,我们的“拼搏期”就是白费力气,我们拼的不是教学质量,而是无用功;我们忙的不是学生成长,而是自我感动。所以今天我必须把话说透,把问题点破,就是要叫醒大家:集体备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是提升课堂效率的关键,是咱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交流总结会上的发言.doc
- 在高中全校女生会议上,女校长讲话正确认识自己,放下包袱.doc
- 在教师会议上,副校长讲话女老师管住班级,把握住细节很重要.doc
- 在教研组长会议上,校长讲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靠学校所有人的重视,必须靠教研组长牵头来做.doc
- 在全校教学教研工作推进会上,校长讲话通过科研引领寻求教学质量提高的新路径.doc
- 在实习(跟岗)老师会议上,校长讲话相信你们会在长期而艰苦的实践中不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doc
- 在食堂建设推进会上校长讲话推进食堂建设,服务中心工作.doc
- 在校长论坛上,校长讲话发展教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doc
- 在学校大队委的竞选比赛中,校长讲话展现的是自信,收获的是优秀,不变的是成长.doc
- 职教校长在劳动实践基地揭牌仪式上发言.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