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劳动关系确认诉讼的司法实践
引言
在劳动争议的“江湖”里,劳动关系确认诉讼就像一把“钥匙”——只有先打开这把锁,劳动者才能进一步主张加班费、经济补偿、工伤赔偿等权益;对企业而言,这把锁的开合也直接关系到用工成本与法律责任的边界。这些年,我接触过太多劳动者攥着皱巴巴的工资条蹲在法院门口的场景,也见过企业HR抱着一摞合同复印件急得直搓手。劳动关系确认看似是“有没有关系”的简单判断,背后却交织着法律条文的严谨、证据规则的博弈,更藏着普通人的生计冷暖。本文将从司法实践的视角,带大家走进这类诉讼的真实图景。
一、劳动关系确认诉讼的核心争议点:从“模糊地带”到“裁判标尺”
1.1主体适格性:谁有资格成为“劳动关系双方”
劳动关系的成立,首先要求“对的人”走到一起。这里的“对”,不是情感上的契合,而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适格。
从用人单位角度看,必须是依法成立的组织,比如领取了营业执照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或者依法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我曾见过一个案例:某奶茶店还在装修阶段,老板就招了几个员工培训,结果因为店铺没办营业执照,法院认定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因为“用人单位”这个主体都没“上线”。
劳动者这边,年龄是道硬门槛。16周岁以下(文艺、体育等特殊行业经审批除外)属于非法使用童工,60周岁以上(女50周岁)的退休人员,原则上不再建立劳动关系(除非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且单位愿意按劳动关系处理)。前两年有位58岁的阿姨在超市当收银员,签了“劳务协议”,结果上班时摔骨折,超市以“劳务关系”为由拒赔。法院审理发现阿姨没领过养老金,最终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年龄不是绝对障碍,关键看是否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1.2从属性:劳动关系的“灵魂特征”
如果说主体适格是“入门券”,那“从属性”就是劳动关系的“身份证”。这是司法实践中法官最看重的判断标准,具体又分三个层面:
人格从属性——劳动者得“听指挥”。比如要遵守单位的考勤制度,迟到要扣钱;工作内容由上级安排,不能想干啥就干啥。我处理过一个外卖骑手的案子,平台说骑手是“合作关系”,但法院查了骑手APP后台,发现系统会强制派单,超时要罚款,请假得线上提交申请等,这些都说明骑手要服从平台管理,符合人格从属性。
经济从属性——“钱从哪儿来”很关键。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自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而不是自行经营利润。比如有的公司让员工签“承包协议”,但工资还是按月固定发放,社保由公司缴纳,这种“名为承包、实为劳动关系”的情况,法院通常会“穿透式”认定。
组织从属性——“你是团队的一部分”。劳动者的工作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比如在蛋糕店做裱花师,不是给外面的客户单独做蛋糕,而是为蛋糕店的日常经营服务。之前有个案例,某广告公司让设计师在家接私单,公司只收管理费,这种就被认定为劳务关系,因为设计师的工作没纳入公司业务体系。
1.3书面合同的“双面性”:有合同不一定是劳动关系,没合同也可能是
很多人觉得“签了劳动合同就万事大吉”,但司法实践中,合同可能只是“表面证据”。比如有的公司为了避税,和员工签“合作协议”“顾问合同”,但实际让员工按时坐班、接受管理,这种情况下,法院会“以事实为依据”,认定劳动关系。反之,即使签了劳动合同,如果双方实际是“挂名交社保”“虚假用工”,法院也会否定劳动关系。
没签书面合同的情况更常见,这时候就需要用“事实劳动关系”来兜底。根据原劳动部的规定,只要具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主体资格”“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这三条,即使没合同,也能认定劳动关系。我记得有位快递员,没签合同,工资是老板个人账户转的,但他有工牌、每天到网点打卡、负责固定片区,法院最终支持了劳动关系确认——“没纸面上的约定,但有实际上的‘捆绑’”。
二、证据博弈:劳动关系确认诉讼中的“攻防战”
2.1举证责任:劳动者“初步证明”,用人单位“反证”
劳动关系确认诉讼中,举证责任像一副“不对称的天平”:劳动者需要先证明“可能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则要证明“不存在”。
劳动者的“初步证明”可以是工资流水(哪怕是老板个人账户转的,但备注了“工资”)、工作证(哪怕没盖章,但有同事作证)、考勤记录(哪怕是拍照的纸质表)、聊天记录(比如“王经理,今天我请假”的对话)。之前有位保洁阿姨,没合同、没工牌,只有手机里存的“工作群”聊天记录(里面有安排打扫任务的通知)和给客户打扫时拍的照片(背景有公司logo),法院认为这些能形成“初步证据链”,让用人单位承担反证责任。
用人单位要反证,通常需要提供“双方是劳务关系”“合作关系”的证据,比如劳务协议、合作分成记录、劳动者同时为其他单位提供服务的证明等。但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提供考勤记录、工资发放台账(这些由用人单位掌握),法院可以“推定”劳动者的主张成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士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3).docx
- 2025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大数据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6).docx
- 2025年智慧医疗技术员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9).docx
- 2025年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6).docx
- 2025年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6).docx
- 2025年注册风险控制师(CRC)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102).docx
- 2025年碳金融分析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27).docx
- 《庄子》哲学思想与现代自由精神的比较.docx
- 中国古代数学算法起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