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秋季虫媒传染病预防策略
作为在基层疾控中心工作了十余年的防疫人员,我每年秋季都会格外忙碌——随着气温转凉,蚊虫活动并未立即消停,反而因“秋蚊子”的“最后狂欢”和蜱虫、恙螨等节肢动物的活跃,虫媒传染病进入了又一个高发期。去年秋天,我参与处理过某小区的登革热聚集性疫情,看着被病痛折磨的老人和焦急的家属,更深刻体会到:预防虫媒传染病,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关乎每个家庭健康的民生大事。本文将从“认识威胁—剖析规律—精准预防”的逻辑链展开,结合多年实践经验,为大家详细梳理秋季虫媒传染病的防控要点。
一、秋季虫媒传染病:被忽视的“季节杀手”
虫媒传染病,简言之就是由蚊子、蜱虫、跳蚤、虱子等节肢动物叮咬传播的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媒介生物的活动规律高度相关,而秋季的气候特点恰恰为它们的繁殖与传播提供了“温床”。
1.1秋季为何成为虫媒传染病高发季?
首先,温度“不冷不热”最适宜。蚊虫的活跃温度通常在15-30℃,秋季白天气温多在20-28℃,既不像盛夏高温导致蚊虫躲阴凉,也不像冬季寒冷直接蛰伏,此时蚊虫的吸血频率和活动范围反而达到年内峰值,民间“秋蚊子更毒”的说法不无道理。其次,积水“多而隐蔽”难清理。一场秋雨过后,花盆托盘、废旧轮胎、塑料瓶、屋顶瓦槽等角落易形成小型积水,这些“微型孳生地”往往被忽视,却恰好是伊蚊(传播登革热、Zika病毒)的“育儿所”——一只伊蚊只需5毫升积水就能完成产卵到成虫的生命周期。再者,人群防护“松弛大意”。经历了盛夏的防蚊“高压期”,很多人到了秋天会放松警惕:夜晚不再关纱窗,外出不涂驱蚊液,甚至穿着短裤在小区绿化带散步,这些行为都增加了被叮咬的风险。
1.2秋季常见虫媒传染病有哪些?
秋季并非所有虫媒病都会高发,但以下几类需重点警惕: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白纹伊蚊(花蚊子)传播。秋季是我国南方地区登革热的次高峰(主高峰在7-9月),北方部分地区因输入性病例也可能出现本地传播。典型症状为高热(可达40℃)、剧烈头痛、肌肉关节痛(俗称“断骨热”),严重时会出现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由乙脑病毒引起,传播媒介是三带喙库蚊,猪是主要中间宿主。秋季正值仔猪育肥期,猪群密度高,蚊虫在猪和人之间频繁叮咬,增加了传播风险。乙脑多见于儿童,起病急,可导致高热、抽搐、意识障碍,约15%的患者会留下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瘫痪)。
莱姆病:由伯氏疏螺旋体引起,主要通过硬蜱(草爬子)传播。秋季是蜱虫的“觅食期”(另一个高峰是4-5月),尤其是山区、森林、草丛等环境,蜱虫会附着在人或动物体表吸血。莱姆病早期表现为“靶形红斑”(叮咬处出现中心清、周围红的环状皮疹),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侵犯神经、心脏和关节,病程可达数年。
恙虫病: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传播媒介是恙螨(红蜘蛛幼虫)。秋季农作物收割时,农民在草地、田埂劳作易被叮咬。典型症状为发热、焦痂(叮咬处形成黑色结痂)、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衰竭。
疟疾:虽然我国已消除疟疾,但输入性病例仍需警惕。部分疟原虫(如间日疟)有“休眠子”特性,感染后可能在数月甚至数年后复发,秋季因免疫力波动可能成为复发高峰。
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病从口入”(虫媒叮咬),但临床表现差异大,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中暑,延误治疗。因此,提前了解、主动预防远比患病后治疗更重要。
二、从“虫-人-环境”三角,剖析传播规律
要精准预防虫媒传染病,必须先理解其传播链条——媒介生物(虫)、易感人群(人)、适宜环境(环境)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才能阻断传播。
2.1媒介生物:“狡猾”的传播“中介”
不同虫媒有不同的活动“偏好”,抓住这些特点才能“对症防制”。
蚊子:伊蚊(花蚊子)喜欢白天活动(8-10点、16-18点),偏好叮咬人体暴露部位(脚踝、手臂),孳生于小型清洁积水;库蚊(灰蚊子)多在夜间活动,喜欢污水(下水道、化粪池),是乙脑的主要传播者;按蚊(疟蚊)翅膀有斑点,多在黄昏和黎明叮咬,孳生于稻田、池塘等静水。
蜱虫:喜欢阴凉潮湿环境(如灌木丛、草地),通常附着在人体皮肤较薄处(耳后、腋窝、腹股沟),吸血时会分泌麻醉物质,让人不易察觉,叮咬后可能持续吸血数天。
恙螨:幼虫(传播病原体的阶段)多栖息在杂草丛生的湿润环境,常附着在人的脚踝、腰部等接触地面的部位,叮咬时间短(数小时),但会注入病原体。
2.2易感人群:“高危”不是“必然”
理论上所有人都可能感染虫媒传染病,但以下人群需格外注意防护:
儿童:皮肤娇嫩、新陈代谢快,体温和汗液中的乳酸更容易吸引蚊虫;玩耍时暴露部位多(如光脚、露腿),且被叮咬后抓挠易破坏皮肤屏障。
户外工作者(农民、园林工人、快递员等):长时间在草丛、树林等虫媒密集区活动,接触机会多。
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感染后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pptx VIP
- 超星学习通网课《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尔雅答案2025题目及答案.docx
- 证监会行业分类指引 2012版 (2).xls VIP
- 通信中级整理-终端与业务.pdf VIP
- 【初中数学】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VIP
- 快乐日记(三上日记范文).docx VIP
- 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课件(共4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群众安全满意度培训课件.pptx VIP
- 石材厂15万吨年砂石料加工项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24年第一版.docx VIP
-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