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对肿瘤病人疼痛的护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针对肿瘤病人疼痛的护理

摘要:癌性疼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核心问题之一,现代三阶梯镇痛方案虽有效,但常伴随便秘、恶心、嗜睡等副作用。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通过“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推拿、情志调摄及膳食指导”等多维手段,在有效缓解疼痛的同时,能显著减轻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改善患者全身状态。本文系统阐述了癌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集束化中医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护士提供一套与现代医学互补、可操作性强的中医护理实践方案,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具人文关怀和综合效益的疼痛管理选择。

一、引言:癌痛管理的中西医结合新路径

癌痛病因复杂,包括肿瘤直接侵犯、治疗相关副作用及合并症等。现代医学镇痛强调规范化用药,但患者对成瘾性的恐惧、药物副作用的困扰,常导致治疗依从性不佳。

中医理论视角:癌痛的核心病机在于“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肿瘤作为“癥瘕积聚”,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形成气滞、血瘀、痰凝,导致实性疼痛,其特点为痛势剧烈、拒按。

不荣则痛:久病耗伤气血阴阳,导致脏腑经络失于濡养,形成虚性疼痛,其特点为隐痛、绵绵作痛、喜按。

中医护理的优势在于“扶正”与“祛邪”并举,不仅止痛,更着眼于调整机体内环境,实现“标本兼治”。

二、癌痛的中医辨证分型与护理评估

精准的护理始于准确的辨证。癌痛主要分为以下常见证型:

证型

疼痛特点

全身伴随症状

护理评估重点

气滞血瘀型

刺痛、痛处固定、拒按

面色晦暗,口唇青紫,舌有瘀斑

疼痛部位、性质、与情绪关联

气血两虚型

隐痛、绵绵作痛、喜温喜按

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

体力、面色、脉象、血常规指标

毒热蕴结型

灼痛、胀痛、痛势剧烈

发热、口苦、便秘、小便黄赤

体温、局部红肿热痛、二便情况

【护理工具】:在采用数字评分法(NRS)等量化工具的同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完成《癌痛患者中医证候评估表》,为个体化施护提供依据。

三、集束化中医护理干预方案

基于辨证,我们构建了以下多途径、综合性的中医护理方案,其协同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

(一)中医技术应用:通络止痛

1.针灸与穴位按摩:

选穴原则:循经取穴与局部取穴相结合。

基础穴位:合谷(镇痛要穴)、足三里(强壮保健,健脾和胃)。

随证配穴:气滞血瘀加太冲、血海;气血两虚加关元、气海;毒热蕴结加曲池、大椎。

操作:由执业医师或具备资质的护士操作,留针20—30分钟。或指导家属用拇指指腹按压穴位,每穴3—5分钟,每日2次。

2.耳穴压豆:

选穴:神门、皮质下、交感(镇痛安神)、枕(镇静止痛)及相应病变部位耳穴(如肺癌取肺穴,肝癌取肝穴)。

操作: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指导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1—2分钟。尤其适用于夜间疼痛及焦虑患者。

3.中药外治法:

中药涂擦/贴敷:将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如丹参、红花、冰片、元胡索)制成酊剂或膏剂,外涂或贴敷于疼痛部位。对于骨转移疼痛效果尤佳。

中药熏洗:对于四肢疼痛,可用中药药液熏洗,借助热力使药力直达病所,温通经络。

(二)情志调摄护理:怡情易性

五行音乐疗法:根据中医五音入五脏理论,

肝气郁结(多伴烦躁易怒)可选角调(《胡笳十八拍》)以疏肝解郁。

心绪不宁(多伴失眠心悸)可选徵调(《紫竹调》)以养心安神。

移情法: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园艺,转移对疼痛的过度关注。

(三)辨证施膳指导:食养同理

气滞血瘀型:宜食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玫瑰花茶、黑木耳。忌食寒凉壅滞之物。

气血两虚型:宜食温补气血之品,如大枣、桂圆、鸡肉、牛肉,可常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毒热蕴结型:宜食清热解毒之品,如绿豆、冬瓜、苦瓜、藕汁。忌食辛辣燥热之品。

四、中西医结合的协同护理策略

中医护理并非替代,而是与现代镇痛方案协同增效、减毒。

协同镇痛:在按时服用西药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非药物疗法,可增强镇痛效果,尤其在处理爆发痛时,耳穴压豆、穴位按摩能提供快速补充。

减轻副作用:

针对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可针刺或按摩天枢、上巨虚等穴,并指导食用麻子仁粥。

针对恶心呕吐,可按压内关穴,或用生姜片贴敷内关穴。

五、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王先生,胃癌骨转移,腰背部剧烈疼痛,NRS评分7分,属气滞血瘀证。口服奥施康定后出现严重便秘、恶心。

中西医结合护理:

1.镇痛:在按时服药基础上,予耳穴压豆(神门、皮质下、胃、腰椎),并每日两次按压。同时,将活血止痛散用黄酒调敷于痛处。

2.减毒:指导患者每日按压内关、足三里穴以和胃降逆;指导其早晨空腹饮用核桃仁蜂蜜水以润肠通便。

效果:3天后,患者自诉疼痛NRS评分降至4分,恶心感消失,大便通畅,对疼痛控制的信心显著增强。

六、总结

中医护理为癌痛管理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充满人文关怀的独特维度。通过辨证施护,将个体化的中医技术、情志调摄与膳食指导融入现代疼痛护理框架中,能够实现“

文档评论(0)

言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个“三不”人士 不跟风追潮,只追随内心热忱 不凑合度日,只追求生活品质 不将就人生,只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笑点低,情商高,愿与你一同笑看风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