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库.docxVIP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库.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库

引言

文言文,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怀。引导小学生接触文言文,并非苛求其精通训诂,旨在培养其语感,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与简洁之妙,播下文化传承的种子。本题库精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浅近文言文,辅以注释与解读,力求化难为易,启迪心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古文的魅力,为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基础。阅读文言文,当沉潜往复,细细体味,于字句间探寻古人的生活图景与精神世界。

一、童趣自然篇

(一)《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1.谢太傅:即谢安,东晋政治家。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4.文义:文章的义理。

5.俄而:不久,一会儿。

6.骤:急,紧。

7.欣然:高兴的样子。

8.何所似:像什么。

9.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差不多。拟,相比。

10.未若:不如,不及。

11.因风起:乘风飞舞。因,趁、乘。

【阅读理解】

1.谢太傅与儿女们“讲论文义”时,发生了什么事打断了他们?

2.面对“白雪纷纷”,兄子胡儿和兄女分别给出了怎样的比喻?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为什么?

3.“公大笑乐”,你觉得谢太傅因何而乐?

【阅读启示】

这则小故事展现了古代家庭的文化生活情趣。兄女以“柳絮因风起”喻雪,不仅形似,更兼神似,写出了雪花轻盈飘逸之态。这启示我们,观察事物要细致入微,联想和想象能让语言更生动形象。

(二)《童趣》(节选)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注释】

1.余:我。

2.童稚:童年。

3.张目:睁开眼睛。

4.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

5.藐小:微小。

6.纹理:花纹和条理。

7.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8.私拟:私下里比作。

9.或:有的。

10.项为之强:脖子因此变僵了。项,脖颈。强,通“僵”,僵硬。

11.素帐:白色的蚊帐。

12.徐:慢慢地。

13.唳:鸟鸣。

14.怡然:喜悦的样子。

【阅读理解】

1.作者回忆童年时,有哪些“物外之趣”?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明察秋毫”在文中是什么意思?表现了儿童怎样的特点?

3.你觉得作者能获得“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启示】

孩子的眼睛总是充满好奇,他们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乐趣。这份细致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是宝贵的财富。我们也应保持一颗童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二、智慧哲理篇

(一)《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江:渡江。

2.遽:立刻,马上。

3.契:用刀雕刻。

4.是:这,这里。

5.所从坠:剑掉下去的地方。

6.止:停下。

7.若此:像这样。

8.惑:糊涂,迷惑。

【阅读理解】

1.楚人为什么要“遽契其舟”?

2.他最终能找到自己的剑吗?为什么?

3.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启示】

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运动发展的事物。如果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就会像“刻舟求剑”中的楚人一样,做出愚蠢的举动。

(二)《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履:鞋子。

2.度:量(长短)。动词。

3.置:放置,搁在。

4.坐:通“座”,座位。

5.至之市:到了集市。之,到……去。市,集市。

6.操:携带。

7.度:量好的尺码。名词。

8.反:通“返”,返回。

9.及:等到。

10.市罢:集市散了。

11.遂:终于。

12.宁:宁可。

【阅读理解】

1.郑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子?

2.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是怎么回答的?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阅读启示】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的人。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尊重

文档评论(0)

jql86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