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版《5年高考3年模拟》B版(北京版)
PAGE2/NUMPAGES2
古代诗歌鉴赏
2023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1】
杜甫
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
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
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
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
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2】。
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
未知张王后【3】,谁并百代则?
呜呼东吴精,逸气感清识。
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
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4】。
注释:【1】大历元年(766),杜甫居留夔州,看到了殿中监杨炎出示的张旭草书,有感而发,遂成此诗。张旭:唐代书法家,被誉为“草圣”,系杜甫旧友,因其为苏州人,故作者称之为“东吴精”。【2】南朝《采古来能书人名》记载,东汉草书家张芝“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把丝麻或布帛煮得柔软洁白),临池学书,池水尽墨”。【3】张王:指东汉书法家张芝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4】据《国史补》记载,张旭饮酒辄草书,醒后自视,以为神异。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兹”两句,写杜甫看见张旭草书,被作品凄清悲凉的意境折服。
B.“有练”两句,借张芝之事写张旭草书功力来自于孜孜不倦的练习。
C.“俊拔”两句,赞叹张旭暮年仍能勇于突破自我、精进书艺的魄力。
D.“杨公”两句,以杨公欣赏书法至废寝忘食来衬托张旭书法的高妙。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既有对张旭的怀念,又有对其书作难以得见的遗憾,情深意浓。
B.诗歌中有对张旭草书的形象再现,也有对“张王”成就无人可及的感慨。
C.结尾两句收束全诗,“不独”表达了对张旭艺术旨趣及境界的独到认识。
D.本诗乃“诗圣”写“草圣”的杰作,写出了知音之识,抒发了感佩之情。
14.“悲风生微绡”至“溟涨与笔力”这六句,是如何生动地写出张旭草书的气象的?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答案】12.A 13.B
14.诗人运用化静为动、比喻(通感)、联想等手法,将黑白的静态的书法艺术转化为了生动可感的形象,生动写出了张旭草书苍劲、清逸、俊拔、狂放的气象。如“悲风”两句化静为动,写薄绢之上仿佛有悲风从万里吹起,古色盎然,写出了张旭草书苍劲宏大的气象。如“锵锵”两句运用通感(比喻、联想),写观赏草书时仿佛听到佩玉晃动撞击发出的声音清越和谐,又仿佛看到群松挺立,表现出张旭草书清逸俊拔的气象;如“连山”两句运用联想(比喻),作者由连绵的笔势联想到山峦的起伏,由刚劲的笔力、狂放的意态联想到浩浩汤汤、波澜壮阔的大海,写出了张旭草书俊拔狂放的气象。
2023东城一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蓝田山石门精舍【1】
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
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2】。
注释:【1】精舍:寺院。【2】觌:相见。
1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两句写诗人傍晚驾舟游览,任回风吹荡,内心十分惬意。
B.“遥爱”四句写诗人遥望心仪美景,在前往途中产生疑虑和惊喜。
C.“朝梵”四句写僧人们山居生活清寂无聊,经常向樵夫询问世事。
D.“再寻”两句写诗人担心重来此地会迷路,黎明时再次各处登览。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涧芳”两句以动写静,写出了山涧花草的芳香和山月的清明。
B.结尾作者借“桃花源”的典故,表达恋恋不舍决意重游的心情。
C.本诗写了一段漫游的经历,采用移步换景法,行文清晰、流畅。
D.本诗风格清新自然,既蕴含着丰富的情味,也着意表达了理趣。
14.明代周珽评价此诗前二十句“始以无心,终若有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评价中“无心”与“有得”的理解。
【答案】12.C13.D
14.“无心”是指诗人随意泛舟游览,赏玩美景,远远看到让人心生喜爱的“云木秀”,并且随着流水自然到达,出游遇到的美景都是偶然相遇,并非刻意寻求。
“有得”是指诗人在石门精舍看到僧人逍遥不拘、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沉浸于夜晚涧边花香袭人、月光朗照的美景氛围,而获得精神上的安宁与愉悦。
2023石景山一模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沈亚之歌并序
李贺
文人沈亚之,元和七年以书不中第,返归于吴江。吾悲其行,无钱酒以劳,又感沈之勤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分类汇编1_01-专题一 古诗文默写.docx
- 202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分类汇编2_02-专题二 语言基础运用.docx
- 202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分类汇编3_03-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docx
- 202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分类汇编5_05-专题五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docx
- 202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分类汇编6_06-专题六 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202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分类汇编7_07-专题七 名著阅读.docx
- 202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分类汇编8_08-专题八 微写作.docx
- 2023北京高三一模、二模分类汇编9_09-专题九 作文.docx
- 2024北京高三一模、二模、期末分类汇编2_02-专题二 语言基础运用.docx
- 2024北京高三一模、二模、期末分类汇编3_03-专题三 文言文阅读.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