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传染病预防秘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炭疽传染病预防秘籍

清晨的草原上,牧民老张蹲在牛棚前抽了根烟。前几天他家一头母牛突然死亡,嘴角带血的样子让他心里直犯嘀咕。他搓了搓布满老茧的手——这双手每天要给20多头牛喂草、清理粪便,可要是哪天摸到了带“毒”的牛,那麻烦可就大了。

炭疽,这个听起来有些遥远的传染病,其实就藏在我们身边的“角落”:可能是菜市场里未检疫的羊肉摊,可能是野外发现的病死动物,也可能是兽医给病牛打针时溅到手套上的血。作为在疾控中心工作了15年的老防疫员,我见过太多因疏忽大意被炭疽“找上门”的案例。今天这篇“秘籍”,咱们就从“认炭疽、防炭疽、治炭疽”三个层面,把预防的“里子”和“面子”都讲透。

一、先把“敌人”摸清楚:炭疽到底是什么?

要打胜仗,得先认清楚敌人长什么样。炭疽不是普通的细菌感染,它的“主犯”是炭疽芽孢杆菌——一种能“变身”的狡猾微生物。

1.1炭疽杆菌的“双重身份”

正常环境下,炭疽杆菌是个“乖宝宝”,可一旦遇到恶劣条件(比如高温、干燥、消毒剂),它就会缩成一个“小硬壳”,也就是医学上的“芽孢”。这个芽孢厉害在哪儿?打个比方,它就像细菌的“休眠舱”,能在土壤里“躺”10年甚至更久,用普通酒精擦、太阳晒根本杀不死,非得用高压蒸汽或者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才能“破防”。

1.2炭疽的三种“攻击模式”

根据感染途径不同,炭疽会变出三种“面目”,每种都不好对付:

皮肤炭疽(最常见,占95%以上):细菌从皮肤上的小伤口钻进去,一开始是个小红疙瘩,第二天变成水疱,三天后水疱破溃,中间结出黑褐色的“焦痂”,周围肿得像发面馒头。我曾见过一位宰羊的师傅,手上有个没在意的倒刺,结果被感染,整只手肿得连筷子都拿不住。

吸入性炭疽(最凶险):要是吸入了带芽孢的粉尘(比如处理病畜皮毛时),细菌会在肺里“搞破坏”。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差不多(咳嗽、低烧),但3-5天后会突然加重,出现呼吸困难、胸腔积液,死亡率能达到70%以上。

消化道炭疽(容易被忽视):吃了没煮熟的病畜肉,或者用切过生肉的刀叉切水果,细菌就会钻进肠胃。患者会肚子疼、呕吐,严重的拉血便,死亡率也有25%-60%。

1.3炭疽离我们并不远

很多人觉得“炭疽是农村病”,其实不然。这些年我们接过的病例里,有城里的烧烤店老板(买了来源不明的羊肉),有养宠物羊的市民(和羊亲嘴摸脸),还有工艺品店的店员(接触了未消毒的动物皮毛手工艺品)。记住:只要接触了带芽孢的动物或其制品,就有风险。

二、阻断“传染链”:炭疽是怎么“找上门”的?

弄清楚炭疽的传播路径,可以说预防就成功了一半——就像给家里装防盗网前得先知道小偷可能从哪钻进来。

2.1动物→人的“主链条”

炭疽本质上是“人畜共患病”,源头在动物。患病的牛、羊、马最危险——它们发病时会从口鼻、肛门出血,血液里全是炭疽杆菌,死后尸体腐烂时,细菌就会形成芽孢污染土壤、水源。

我曾参与过一起疫情处置:某村的羊突然大批量死亡,村民觉得“扔了可惜”,有的剥皮卖,有的煮肉吃,结果12个人先后感染皮肤炭疽。后来检测发现,那些羊的血液里全是炭疽杆菌。

2.2间接接触的“隐藏通道”

就算没直接摸病畜,也可能“躺枪”:

环境污染:病畜走过的草地、喝过水池塘,可能残留芽孢;

动物制品:没消毒的生皮、羊毛、骨粉做成的工艺品、毛衣甚至饲料;

媒介昆虫:苍蝇、牛虻叮了病畜再叮人,也能传播(虽然概率低,但农村要注意)。

2.l“高风险动作”清单

总结这些年的病例,最容易“踩雷”的行为有:

√徒手处理病死动物(剥皮、剖内脏);

√吃“带血”的牛羊肉(比如三分熟牛排、生肉串);

√接触来源不明的动物皮毛制品(比如景区买的“手工羊毛毯”);

√在病死动物周围活动后不洗手就摸脸、揉眼睛

三、“重点人群”怎么防?把功夫下在“日常”

炭疽预防没有侥幸,尤其是天天和动物打交道的人——牧民、兽医、屠宰工……你们是离风险最近的人,也是能把风险“挡在门外”的关键。

3.1牧民/养殖户:把好“源头关”

我常去牧区做培训,发现很多牧民兄弟有个误区:觉得“牛羊病死是常事,埋了就行”。其实正确做法要分三步走:

第一步:早发现——健康牛羊眼神清亮、爱吃草,要是突然不吃不喝、走路打晃,甚至口鼻出血,大概率生病了,得马上隔离!

第二步:不接触——病死动物千万别剥皮!别剖检!别食用!更别想着“埋浅点,让野狗叼走”(野狗吃了也会感染,还会扩大污染范围!

第三步:专业处理——立刻联系当地畜牧部门,他们会用“深埋+消毒”的方式处理尸体(深埋至少2米,撒上生石灰或含氯消毒剂)。我们有个养殖户老张就是因为听了培训,及时上报病死牛,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疫情。

3.2兽医/屠宰工:做好“装备防护+操作规范

兽医老李有次给病牛打针,没戴护目镜,结果牛一挣扎溅了一脸血。虽然他马上用肥皂水冲了,但还是吓出一身冷汗——后来检测那牛确实带炭疽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