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导论》之《后人类》教学PPT.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幻导论》第二编理论/批评第三章后人类

本章课程内容导入前章回顾

本章课程内容导入本章主题:后人类后人类(posthuman)既是科幻作品长于塑造的形象,也是科幻作品乐于思考的主题。顾名思义,所谓后人类乃“之后的人类”。 那么,究竟何为“人类”,又是在何时之后“人类”成为“后人类”呢?

本章课程内容导入思考H·G·威尔斯曾在《时间机器》中想象和描述了八十万年后的埃洛伊人与莫洛克人。二者皆由人类演化而来,其形态、习性、社会结构等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类相比,都有天壤之别。威尔斯笔下的埃洛伊人与莫洛克人是后人类吗?

本章课程内容导入思考故事的叙述者经由时间旅行,从19世纪来到公元802701年。在他眼中,八十万年的演化历程是隐而不显的,时间旅行两端迥异的人类形象,形成了巨大的断裂感。因此对于叙述者,埃洛伊人与莫洛克人无疑可被视作两支后人类,进而引发关于人类朝何处去的深刻思考。

本章课程内容导入思考然而,科幻语境中所探讨的后人类,一般来说并非自然演化而成,倒是更加强调科学与技术打断自然演化进程,促发人类形态与属性产生激变。激变前后的差异巨大,深及人之为人的本质,从而使得“人”的概念偏离了通常的内涵和外延,于是便生成了后人类。

本章逻辑结构1非原生的人2非齐整的后3非超然的神4非中心的后人类

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

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本节重要概念赛博格(cyborg)科幻怪诞(science-fictionalgrotesque)

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科幻作品中很早便有人与机械相接合的赛博格式后人类形象:爱伦·坡(EdgarAllanPoe,1809–1849)在幽默讽刺故事《被用光的人》(“TheManthatwasUsedup”,1839)中塑造了约翰·A.B.C.史密斯这样一位赛博格人物。

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1960年,克莱因斯(ManfredE.Clynes,1925–2020)和克兰(NathanS.Kline,1916–1983)两位科学家将英文cybernetic(控制论)与organism(有机体)二词缩合,造出了cyborg(赛博格)这个概念。

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洛维科(DavidM.Rorvik,1946–)的非虚构作品《当人变成机器》(AsManBecomesMachine,1971)令赛博格概念进一步为人所知。

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对赛博格最具开创性的理论分析无疑当属唐娜·哈拉维(DonnaJ.Haraway,1944–)的《赛博格宣言》(“AManifestoforCyborgs”,1985)一文。

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中提到了三个边界的消解:一是人与动物的边界,二是有机体与机器的边界,三是实体与非实体的边界。

非原生的人:有“纯粹”的“人”吗?人的形象和定义,其实本非天然固有或恒久不变,不论达·芬奇“维特鲁威人”式的标准形体,还是笛卡尔“我思”式的标准心智,都是西方逻各斯的化身。所谓的“标准”之下暗藏诸多偏见和盲视,因而不断被揭示、质疑、挑战。在诸多反人文主义反思中,“人”这一概念早已蜕去了本质主义的光环,分化成若干相互抵牾的身份。

非齐整的后:究竟何时方为“后”?

非齐整的后:究竟何时方为“后”?本节重要概念技术奇点(technologicalsingularity)模式—身份(pattern-identity)vs.身体—身份(body-identity)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行动者网络(actor-network)

非齐整的后:究竟何时方为“后”?弗诺·文奇(VernorSteffenVinge,1944–)于《技术奇点将至》(“TheComingTechnologicalSingularity”,1993)一文中,将技术奇点的概念推广开来。

非齐整的后:究竟何时方为“后”?特德·姜(TedChiang,1967–)的《人类科学之演变》(“TheEvolutionofHumanScience”,2000)以仿科学报告的形式呈现了人类与后人类并存时二者不可逾越的鸿沟。

非齐整的后:究竟何时方为“后”?人工智能学家汉斯·莫拉维克(HansMoravec,1948–)在1988年的专著《心智儿童》(MindChildren,1988)中曾提出全然超越肉身的神经替代论。莫拉维克式的后人类构想有时可被称为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

非齐整的后:究竟何时方为“后”?阿瑟·克拉克(ArthurC.Clarke,1917–2008)在《2

文档评论(0)

allen7349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副教授持证人

知识共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4日上传了副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