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
一、班会主题
防震减灾,守护生命——我们共同的责任
二、班会对象
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内容深度)
三、预计时长
40-45分钟
四、班会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认识地震的危害,掌握基本的地震避震、自救互救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分析、知识问答、模拟演练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互动中学习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
五、班会准备
1.教师准备:
*制作包含地震成因、危害、避震方法、自救互救技巧、应急包准备等内容的PPT课件。
*准备地震相关视频资料(如地震灾害片段、避震自救演示视频)。
*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相关节选内容。
*准备一些简易的急救用品模型(如绷带、纱布等,可选)。
*设计防震减灾知识问答题目。
2.学生准备:
*提前搜集有关地震的案例、防震减灾小常识(可选,作为课堂分享素材)。
*笔记本和笔。
六、班会过程
(一)导入:触目惊心的警示(约5分钟)
1.视频/图片导入:播放一段简短的地震灾害视频(选择画面相对温和但能体现破坏性的片段)或展示一组地震灾害后的图片。
2.提问引导:
*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
*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哪些重大的地震灾害吗?(可请学生分享提前搜集的案例)
3.教师小结: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突如其来,破坏力巨大,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对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召开以“防震减灾,守护生命”为主题的班会。
(二)认识地震:科学认知,消除恐慌(约10分钟)
1.什么是地震?
*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可简单提及板块运动(如“地球表面像拼图一样,这些‘拼图’的移动有时会引发地震”)。
*强调: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必过度恐慌,但必须高度重视。
2.地震的危害有哪些?
*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言: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引发火灾、水灾、山体滑坡、海啸等次生灾害。
*展示图片或简述案例,加深理解。
3.地震能预测吗?
*客观说明: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时间、地点和震级。但可以通过监测进行预警,为人们争取短暂的逃生时间。
*强调:不能轻信非官方渠道的地震谣言,要通过正规媒体获取信息。
(三)科学避震:“黄金12秒”与求生法则(约15分钟)
1.避震原则:“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
*这是国际通用的避震基本原则,教师详细解释其含义。
2.不同场景下的避震方法:
*室内(教室、家中):
*立即躲避:迅速躲在结实的书桌、课桌或内墙根等三角区域,用书包或双手保护头部和颈部。
*远离危险:避开窗户、玻璃门、吊灯、电扇等悬挂物,以及书架、衣柜等可能倾倒的重物。
*切勿跳楼!切勿乘坐电梯!(重点强调,可重复)
*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在教室内进行简易的避震姿势演练(注意安全,避免拥挤碰撞)。
*室外:
*迅速远离建筑物、大树、电线杆、广告牌等高大危险物,选择开阔、平坦的地方蹲下或趴下。
*注意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体滑坡、落石。
*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
*保持冷静,听从现场工作人员指挥,不要盲目拥挤、奔跑。
*利用地形地貌寻找安全区域。
3.观看专业避震演示视频:播放简短的、针对不同场景的避震演示视频,巩固所学知识。
(四)自救互救:绝境中的生命之光(约10分钟)
1.震后自救:
*保持冷静,保存体力:这是自救的前提。
*设法求救:若被埋压,不要大声呼喊,可用敲击(如石块敲击管道、墙壁)、光线(如手电筒)等方式发出求救信号。
*保护自身:尽量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尘,保持呼吸通畅。寻找水和食物,维持生命。
*坚定信念: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援。
2.震后互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观察判断:注意观察周围环境,判断是否存在二次危险(如余震、建筑物继续坍塌等)。
*科学施救:发现被困人员,先确定其位置,再设法施救。避免盲目挖掘,造成二次伤害。
*及时呼救:立即向专业救援人员报告,并引导救援。
*简单急救知识普及:简要介绍止血、包扎等最基本的急救常识(可配合图片或模型演示)。强调未成年人在救助他人时,应优先保证自身安全,不提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