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引言
《儒林外史》作为清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对科举制度下士人精神面貌的刻画入木三分。1至10回作为全书的开篇,不仅奠定了作品的基调,更塑造了如王冕、周进、范进等一系列经典人物形象,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与腐蚀。本练习题旨在帮助读者深化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把握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领会作品的讽刺艺术与批判精神。
二、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王冕自幼聪慧,因家贫辍学,后自学画__________成名,但其性情孤傲,不愿入仕,最终归隐会稽山。
2.周进六十余岁仍为童生,受尽嘲弄,后在__________的资助下得以进入贡院,见号板痛哭不止,最终众人商议为其捐了个监生。
3.范进中举前,其岳父__________对其百般辱骂、羞辱,中举后则态度骤变,极力奉承。
4.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后被__________打了一个嘴巴才得以清醒。
5.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__________茎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直至挑掉一茎才瞑目。
(二)简答题
1.请简述王冕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儒林外史》中的作用。
2.周进在贡院痛哭的情节有何深刻含义?反映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3.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试分析“范进中举”这一情节的讽刺意义。
5.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批判了什么?
(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王冕:作为作品开篇塑造的理想人物,王冕与后文那些醉心科举的士人形成鲜明对比。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王冕的“高洁”之处,并谈谈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用意。
2.周进与范进:周进和范进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请比较二者在经历和性格上的异同,并分析他们最终能够“成功”的原因及其讽刺意味。
(四)情节理解与分析
1.在周进的故事中,众商人为何愿意出资为他捐监生?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风气?
2.“范进中举”一节中,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范进的疯癫状态的?这种描写有何艺术效果?
3.严监生临死前的“两茎灯草”细节,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桥段。请分析这一细节如何生动地揭示了严监生的性格特征。
(五)探究与感悟
1.《儒林外史》1-10回中,作者通过对多个士人形象的塑造,展现了科举制度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请结合具体人物和情节,谈谈你对这种影响的理解。
2.从王冕的归隐到周进、范进的痴迷,再到严监生的吝啬,作者吴敬梓在这些人物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和社会批判?
三、参考答案及解析(要点)
(一)填空题
1.荷花
2.金有余(或众商人)
3.胡屠户
4.胡屠户
5.两
(二)简答题
1.王冕形象特点:聪慧、高洁、淡泊名利、不慕权贵。作用:王冕是作者理想的化身,作为全书的“楔子”,他的形象与后文追名逐利的士人形成对比,奠定了作品批判科举制度的基调,寄寓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2.含义:周进的痛哭是对自己大半生科场失意、受尽屈辱的悲苦宣泄,也是对科举制度无情摧残读书人的血泪控诉。内心世界:反映了他对科举功名的极度渴望、执着,以及在绝望中看到一线希望(或绝望本身)的复杂心理。
3.态度变化: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极尽嘲讽、辱骂之能事,称其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则阿谀奉承,称之为“文曲星”、“贤婿老爷”,态度恭敬卑微。说明:这种变化深刻揭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本性,同时也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功名富贵对世人价值观的扭曲。
4.讽刺意义:“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前后的境遇变化和自身的疯癫状态,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人性的异化;也讽刺了当时社会上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风气;还揭示了科举制度下士人可悲又可笑的人生追求。
5.严监生形象:严监生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他胆小懦弱、悭吝刻薄、爱财如命。批判:作者通过严监生这一形象,批判了封建末世知识分子(或士绅阶层)的贪婪、吝啬和极端的利己主义,揭示了其精神世界的空虚与腐朽。
(三)人物形象分析
1.王冕的“高洁”:体现在他拒绝入仕,不与权贵同流合污。例如,他不愿为危素作画,躲避朱元璋的征聘。作者用意:王冕的形象如同浊世中的一股清流,作者通过他表达了对科举制度下士人丧失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的不满,以及对回归自然、保持人格尊严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他的存在,反衬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2.相同点:二者都出身贫寒,长期困于科举,对功名极度痴迷,性格都带有懦弱、迂腐的一面,最终都通过非正常途径(捐监、中举)获得了科举身份,是科举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品。不同点:周进的痛苦更多是个人科场失意的悲苦,带有一定的同情色彩;范进则显得更为麻木、愚钝,其疯癫的情节更具讽刺性。周进是“哭”,范进是“疯”。成功原因:周进靠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