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常规:守“常”更要务“真”——破解五个“形式化”关键环节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们不空谈理论,不解读政策,只聚焦一个我们每日践行却常存短板的领域——教学常规。提及“教学常规”,不少老师或许心存疑惑:“这不是老生常谈吗?备课、上课、批作业,哪个老师不是日日在做?”但事实上,“做了”不等于“做好了”,“走过场”远不及“走进去”。
近期通过听课、查阅教案作业及学生访谈,我发现诸多“看似落实,实则浮于表面”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针对五个最易形式化的环节,深入探讨如何让教学常规真正落地见效。
备课:从“备教材”到“备学生”,让教案“活”起来
多数教师的备课仍停留在“教材解读”层面:教案格式规范,教学目标、重难点、流程一应俱全,却对“本班学生何处易卡壳”“新旧学情差异”等核心问题视而不见。去年的教案改改日期便复用,集体备课沦为“主备人独角戏”,讨论环节流于客套赞许。
真正有效的备课,需紧扣“学生认知”设计,逼自己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学生已有基础是什么?教学需基于学情起点。如讲解“圆的面积公式”,可从学生已掌握的正方形面积计算切入,通过“扇形拼长方形”的转化过程推导公式,而非直接抛出结论。
学生易困惑点在哪里?结合经验预判难点,提前设计突破方案。如物理“压强”概念教学,针对学生混淆“压力与重力”的问题,可先开展“图钉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建立认知。
学生学完能解决什么问题?目标设定需具象化。如语文“说明方法”教学,目标不应是“认识列数字、打比方”,而应是“能运用说明方法撰写家用电器说明书”。
优化方向:
集体备课“问题导向”:主备人事先发布“三大困惑清单”,而非完整教案;组内教师携带本班学情数据(5分钟小测典型错题)参与研讨,聚焦“错因分析”“解决方案”展开实质碰撞,鼓励“挑刺质疑”,拒绝“捧场附和”。
教案“活页化+生长性”:将教案视为动态文档,课后及时补充“反思笔记”,记录“环节调整建议”“学生反馈处理”。次年复课时,优先研读往年反思,规避重复问题。我校王老师教“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时,记录下“学生不会设未知数”的痛点,次年增加“文字梳理数量关系→转化方程”环节,错题率从60%降至20%,正是教案生长性的生动体现。
课堂:从“我讲完了”到“他想通了”,让思维“动”起来
课堂常见两种低效现象:一是“满堂灌”,教师单向输出,PPT连番切换,学生看似专注实则游离;二是“假热闹”,小组讨论、抢答展示形式花哨,却无实质思维碰撞,追问“讨论成果”时学生茫然无措。核心症结在于:教师聚焦“教了什么”,而非学生“学会了什么”。
优化方向:
构建“思维型课堂”:减少单向讲授,设计“阶梯式问题链”引导探究。如数学例题教学,先让学生尝试解题,再通过“你是如何思考的?”“此步骤为何错误?”等追问,暴露思维过程。
让互动“有深度”:小组讨论需明确“任务清单”与“评价标准”,如“3分钟梳理解题思路,1分钟推选代表发言,要求结合具体案例说明”。避免无目标、无秩序的形式化互动,确保每一次参与都能推动思维进阶。
作业:从“勾叉评判”到“精准反馈”,让效果“实”起来
作业批改常陷入“流程化陷阱”:仅做勾叉标注,评语多为“认真”“加油”等模糊表述,学生改完即弃,重复犯错频发;更存在“一刀切”布置、转嫁批改责任给家长等问题,让作业脱离“教学反馈”本质,沦为负担。
优化方向:
分层设计,按需供给:每次作业设置“基础巩固层、能力提升层、创新拓展层”。如数学“分数乘法”课后,基础题练计算准确性,提升题练实际应用,拓展题练巧算技巧,学生至少完成基础题,鼓励自主挑战高阶题目。语文组李老师布置作文时提供三个梯度选题,对应“基础表达、情感丰富、创意构思”,显著提升学生写作积极性。
反馈“靶向精准”:摒弃模糊评价,给出具体改进路径。如作文评语不说“内容空洞”,而写“若加入‘阳光洒在脸上,我蹦跳着追蝴蝶’的细节描写,情感会更真切”;计算题错误标注“第一步约分失误”“单位未统一”,而非单纯打叉。
建立“错题溯源”机制:引导学生错题本记录“错因分析、正确思路、同类变式题”,教师每周抽取10分钟开展“典型错题会诊”,针对性强化薄弱点。英语组张老师将高频错题整理为“微课资源”课间循环播放,使错题率下降40%。
辅导:从“一刀切灌输”到“个性化补漏”,让帮扶“准”起
来课后辅导常陷入“低效循环”:学困生留堂重复听讲,优等生额外增加习题负担,辅导沦为“课堂复刻”或“负担叠加”;更存在“无差别辅导”,忽视学生个体需求,效果大打折扣。
优化方向:
诊断先行,靶向辅导: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反馈、小测试等方式,建立“学情台账”,明确“小明:分数应用题不会找单位‘1’;小红:英语时态混淆”等具体问题,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