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重点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VIP

期中重点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中重点专项训练:诗歌鉴赏(语文九年级上册?统编版)

说明

1.本试卷共4大题,1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2.试题围绕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重点诗歌篇目设计,覆盖“意象分析”“情感把握”“手法鉴赏”“语言品味”等核心考点。

3.答题时请将答案写在相应位置,字迹工整,逻辑清晰。

一、基础感知(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对《沁园春?雪》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冰封”“雪飘”描绘出北方冬季寒冷、壮阔的景象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中“惟余”意为“只剩下”,突出雪景的苍茫无垠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中“惜”字包含惋惜之情,也暗含对历代帝王缺少文学才华的批判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表达了作者对新时代英雄的期待

2.补全下列诗句(每空2分):

(1)《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体现了范仲淹的家国情怀;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苏轼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3.下列诗句中,不属于借景抒情的一项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C.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D.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对《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运用“长风破浪”“济沧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豪迈气概

B.“会有时”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不向困境低头

C.诗句节奏明快,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是全诗的情感高潮

D.此句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前途感到迷茫、消极悲观的情绪

5.《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的“意”指的是()

A.对美酒的喜爱之情

B.对山水美景的欣赏与对百姓安乐的关切

C.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D.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阅读理解(共30分)

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6-8题(每题10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10分)

1.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看似不合常理,实则蕴含深情,请简要分析。(10分)

1.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10分)

三、手法鉴赏(共30分)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9-10题(每题1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层含义?(15分)

1.全诗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15分)

四、拓展应用(共20分)

1.请从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诗歌中任选一首,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其“意象”的作用(10分)。

1.对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简要分析两首词(诗)中“月”与“雪”这两个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差异(10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基础感知

1.C(解析:“惜”字并非“批判”,而是委婉指出历代帝王在“文采”上的不足,同时暗含对新时代英雄的期待,情感基调是惋惜而非批判。)

2.(1)后天下之乐而乐(2)病树前头万木春(3)千里共婵娟

3.B(解析:B项运用比喻手法,以“春蚕”“蜡炬”象征无私奉献的精神,属于托物言志,而非借景抒情;A、C、D三项均借“露”“月”“秋草”“雪”等景物抒发情感,属于借景抒情。)

4.D(解析:此句表达的是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而非“迷茫、消极悲观”。)

5.B(解析:“醉翁之意”既包含对滁州山水美景的欣赏,也暗含对百姓安居乐业的欣慰,体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阅读理解

1.画面:戍楼上的鼓声阻断了行人的脚步,深秋的边疆传来一只孤雁的鸣叫。(4分)作用:①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氛围;(3分)②点明时间(边秋)、地点(边疆),为下文抒发思乡、思亲之情做铺垫。(3分)

2.常理下,天下的月亮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麦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