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精简版)
一、疾病概述(核心认知)
1.定义与病理本质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严重类型,主要累及左心室,右心室病变少见。其核心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致心肌缺血坏死。
2.高危人群与诱因
高发群体:中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及肥胖人群。
常见诱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便秘用力等。
3.典型临床表现
症状类别
具体表现
可视化提示
核心症状
胸骨后剧烈压榨性疼痛,持续>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伴烦躁、大汗、濒死感

伴随症状
发热(38℃左右,持续1周)、恶心呕吐(下壁心梗多见)、呼吸困难、晕厥

特殊表现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无胸痛,直接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衰

二、诊断流程(分步确诊)
1.急诊快速评估(黄金10分钟)
初步筛查:接诊后立即测量生命体征,询问胸痛性质、持续时间及既往病史。
心电图检查:
典型表现:ST段弓背向上抬高(STEMI)、病理性Q波、T波倒置。
鉴别要点:与急性心包炎(ST段弓背向下抬高)、心绞痛(ST段无持续抬高)区分。
2.实验室确诊指标
检测项目
诊断价值
时间特征
肌钙蛋白(cTnT/cTnI)
首选标志物,特异性/敏感性最高
发病3~4小时升高,10~24小时达峰,持续7~14天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确认心肌梗死,评估再梗死
4~6小时升高,16~24小时达峰,3~4天恢复正常
BNP/NT-pro-BNP
评估心功能不全程度
心室壁张力升高时显著升高
血常规
辅助判断炎症反应
24~48小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3.鉴别诊断(排除相似疾病)
鉴别疾病
关键区分点
心绞痛
疼痛<15分钟,硝酸甘油可缓解,无心肌标志物升高
急性肺栓塞
伴咯血、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肺动脉CTA可确诊
主动脉夹层
胸痛骤达高峰,放射至背部,双上肢血压差异显著
急腹症
疼痛位于上腹部,伴消化系统特异性体征
三、治疗方案(分阶段干预)
1.急救处理(发病12小时内)
基础措施:卧床休息、吸氧(SpO?<90%时)、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
药物急救:
抗血小板:阿司匹林300mg嚼服+替格瑞洛180mg口服。
抗凝: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静脉注射。
止痛:吗啡3~5mg静脉注射(剧痛时)。
2.再灌注治疗(核心干预手段)
治疗方式
适应证
实施要点
经皮冠脉介入(PCI)
STEMI发病12小时内;非STEMI药物治疗无效者
目标: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90分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
溶栓治疗
STEMI发病12小时内,无PCI条件或延迟转运者
药物:阿替普酶、尿激酶,严格排除出血禁忌证
冠状动脉搭桥(CABG)
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者
用于PCI失败或禁忌的严重病例
3.药物维持治疗(长期管理)
抗缺血药物: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
改善预后药物:
ACEI/ARB(依那普利、缬沙坦):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他汀类(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控制血脂。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替格瑞洛联合治疗12个月。
4.并发症处理
并发症
治疗措施
心律失常
室颤立即电除颤;室早用胺碘酮
急性左心衰
利尿剂(呋塞米)、血管扩张剂(硝普钠)
心脏破裂
紧急手术修补,心包穿刺引流积血
栓塞
抗凝治疗(华法林),必要时取栓术
四、康复与预防(长期管理)
1.康复治疗三阶段
住院期:卧床期间进行肢体被动活动,病情稳定后逐步坐起、下床站立。
恢复期:出院后1~6个月,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
维持期:长期坚持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定期监测心功能。
2.生活方式干预
饮食:低盐低脂(每日盐<5g)、高纤维,避免暴饮暴食。
禁忌:严格戒烟限酒,控制体重(BMI<24kg/m2)。
监测:定期检测血压(<130/80mmHg)、血糖(空腹<7mmol/L)、血脂(LDL-C<1.8mmol/L)。
3.随访管理
频率: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半年1次。
检查:每次随访行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肌标志物检测,评估心功能与血管情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