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西医结合内科中级-内科笔记
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思维与实践总纲
中西医结合内科实践的核心在于优势互补、协同增效。西医的精准诊断、病理生理阐释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体系相结合,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临证时,需首重西医诊断的确立,明确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发展阶段,为中医辨证提供现代医学背景;继而运用中医理论,四诊合参,辨析证候本质,确立治则治法。两者并非简单叠加,而应是有机融合,或以西医疗法为“急则治标”之策,或以中医药调护为“缓则治本”之举,或两者并行,共奏桴鼓之效。
一、中西医结合基本原则
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互参,既把握疾病的整体动态变化,又明确具体的病理损害。例如,糖尿病(消渴病)的西医诊断明确后,需结合患者的症状、舌脉,辨为肺热津伤、胃热炽盛、肾阴亏虚或阴阳两虚等证型。
2.优势互补,协同增效:急性期、器质性病变以西医治疗为基础,稳定期、功能失调及康复调理则发挥中医药特长。如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需西医强心、利尿、扩血管;缓解期则可予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之中药,改善心功能,减少复发。
3.个体化治疗与综合调护: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生活习惯、合并疾病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强调饮食、情志、运动等综合调护,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继承创新与循证实践:既要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经验,又要积极吸收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推动中西医结合的规范化、循证化发展。
二、呼吸系统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西医病理核心:气道慢性炎症、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每因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病位在肺,涉及脾、肾,后期及心。病理因素以痰、瘀、湿为主,虚实夹杂。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1.稳定期:
*西医:戒烟,长期家庭氧疗,支气管舒张剂(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吸入糖皮质激素(必要时),康复锻炼。
*中医:扶正祛邪,补肺健脾益肾为主,兼以化痰活血。
*肺气虚:补肺益气,玉屏风散合补肺汤加减。
*脾气虚:健脾益气,六君子汤加减。
*肾气虚: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加减。
2.急性加重期:
*西医:控制感染,扩张支气管(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雾化),氧疗,必要时机械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中医:急则治标,以祛邪为主,化痰平喘,清肺泄热。
*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热壅肺:清肺化痰,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痰蒙神窍:涤痰开窍,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
临证要点:COPD稳定期的中医药调理是减少急性发作的关键。需注重“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的预防性治疗,如三伏贴、三九贴。急性加重期需警惕痰热闭窍、喘脱等危象。
三、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冠心病心绞痛
西医病理核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
中医病因病机:属“胸痹”、“心痛”范畴。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年迈体虚等有关。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标实有气滞、寒凝、痰浊、血瘀。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1.发作期:
*西医:立即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
*中医:芳香温通,速效止痛,可选用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
2.缓解期:
*西医:改善生活方式,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通道阻滞剂等。必要时血运重建治疗(PCI或CABG)。
*中医:辨证论治,益气活血、化痰宽胸、温阳通脉等。
*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补阳还五汤加减。
*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
*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
*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临证要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绞痛,可增强抗心肌缺血效果,减少硝酸甘油用量及不良反应。对于介入术后患者,中医药在改善胸闷、心悸等症状,预防再狭窄方面有一定优势。需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尤其在与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时。
四、消化系统疾病
(一)慢性胃炎
西医病理核心:胃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最主要病因。其他如药物、酒精、自身免疫等因素亦可引起。
中医病因病机:属“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外感寒邪等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1.西医:
*Hp相关胃炎: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