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描写写作方法技巧集.docxVIP

形象描写写作方法技巧集.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象描写写作方法技巧集

形象描写,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石,它赋予文字以画面感,让读者能够“看见”人物的音容笑貌,“触摸”景物的质感肌理,“感受”氛围的冷暖浓淡。要写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并非简单堆砌辞藻,而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与技巧,用心观察,精心锤炼。

一、描写之心法:意在笔先,神与物游

在落笔之前,首先要明确描写的目的与核心。你想通过这段描写达到什么效果?是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还是渲染特定气氛?心中有数,笔下才能有神。

1.服务主旨,取舍有道:描写不是漫无目的的炫技。每一处细节,都应服务于作品的整体主旨或当前场景的特定需求。与主旨关联不大的,即便再精彩,也要敢于舍弃,避免喧宾夺主。

2.抓住特征,凸显个性:千人一面、千景一腔是描写的大忌。要善于捕捉对象最鲜明、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无论是人物的一个习惯性小动作,还是景物的一种独特气质,抓住了“这一个”,描写就成功了一半。

3.融入情感,情景交融:优秀的描写往往带有作者的情感温度,或寄托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将主观情感巧妙地融入客观物象的描绘之中,使“物皆着我之色彩”,能更深刻地打动读者。

二、描写之核心要素:形神兼备,动静相宜

形象描写的核心在于“形神兼备”。既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在形态,更要揭示其内在神韵。

(一)写人之要: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人物描写是形象描写的重中之重,需从外到内,由表及里。

1.肖像描写:于细微处见精神

*不写则已,写则传神:不必面面俱到,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性格、心境的部位或特征进行刻画。是眼角的皱纹,还是眉宇间的一丝忧郁?是挺直的鼻梁,还是微微佝偻的脊背?

*避免脸谱化:挣脱“好人就浓眉大眼,坏人就贼眉鼠眼”的刻板印象,尝试挖掘人物复杂多面的特质。

*运用比喻、象征:恰当的比喻能让肖像更生动,如“他的眼睛像一潭深水,看不出情绪”。

2.行动描写:于动态中显性格

*动作选择: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是其性格的外化。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人物个性和当时心境的动作进行描写。

*细化动作过程:不要满足于“他走了过来”,可以写“他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挪地蹭了过来,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

*动作的连贯性与目的性:人物的动作应有其内在逻辑和目的,服务于情节或性格塑造。

3.神态与心理的外化:通过描写人物面部细微的表情变化(神态),以及这些变化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流露出来,间接展现其内心活动,比直白的心理剖析有时更具感染力。

(二)绘景状物之妙:情景交融,境由心生

景物与器物的描写,不仅是环境的交代,更是情感的载体和氛围的营造者。

1.调动多感官体验:描写不应局限于视觉,要综合运用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视觉:色彩(浓淡、明暗)、形状、大小、光影。

*听觉:声音(有无、远近、强弱、清浊)。

*嗅觉:气味(香臭、浓淡、清新、腐浊)。

*味觉:味道(酸甜苦辣咸等,常用于食物或特定环境)。

*触觉:质感(软硬、冷热、光滑粗糙、干湿)。

例如,描写一个老房间,可以写“阳光透过蒙尘的窗棂,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旧书和尘埃混合的、略带呛人的气息,墙角的蛛网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静态描写勾勒轮廓,动态描写赋予生机。如“远山如黛,静默无言,山间一条小溪却唱着欢快的歌蜿蜒而下”。

3.层次分明,远近高低:描写景物时,注意空间层次的铺展,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内而外,给读者以立体感。

4.运用通感与联想:通感能将一种感官的感受转移到另一种感官上,如“这歌声很甜”(听觉转味觉)。联想则能拓展描写的广度和深度。

三、描写之进阶:善用修辞与锤炼词语

1.比喻与拟人:这是形象描写中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要新颖贴切,避免陈词滥调;拟人则能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其更具亲和力。

2.词语的锤炼:

*动词的精准:一个好的动词能使描写立起来。例如,“他喝了一口水”与“他呷了一口水”,后者更显文雅与节制。

*形容词、副词的审慎:并非越多越好,要用得恰到好处,力求以少胜多,突出核心特征。

*叠词与色彩词的运用: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形象感;色彩词则能直接刺激视觉,营造氛围。

四、描写之禁忌:避坑指南

1.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贪多求全,反而会使重点模糊,读者抓不住核心信息。

2.忌陈词滥调,缺乏新意:“樱桃小嘴”、“柳叶弯眉”等,除非有特殊语境或反讽意味,否则尽量避免。

3.忌主观臆断,强加于人:描写应基于细致观察,避免想当然。例如,不能仅凭穿着打扮就断定一个人的品行。

4.忌与人物、情节脱节:描写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的,游离于主旨之外的描写是无效的。

结语

形象描写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与感悟的艺术

文档评论(0)

掌知识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