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行车风险告知书
为有效提示机动车驾驶及乘坐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帮助驾驶人与乘车人全面认知潜在危险并主动采取防范措施,现就行车全流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风险事项及应对要求明确如下:
一、道路环境类风险及防范要点
(一)常规道路风险
城市道路需重点关注交叉路口、公交站台、学校/医院周边及人行横道区域。交叉路口易因信号灯变化、非机动车抢行或行人突然横穿引发碰撞,通过时应提前减速至30km/h以下,观察左右两侧50米范围内交通动态,禁止在绿灯最后3秒加速通过;公交站台附近需注意乘客下车后突然折返或跨越护栏,应与公交保持2米以上横向距离,减速观察车门开启状态;学校/医院周边时段性人流密集,上下学/就诊高峰期间需开启近光灯并缓行,遇学生队列或陪护人群时应停车礼让,禁止鸣笛催促。
城乡结合部及国省道需警惕无信号灯控制的T型路口、连续弯道及路侧开口(如村庄、厂矿出入口)。T型路口因视线遮挡易发生“鬼探头”事故,通过时需将车速控制在40km/h以下,提前鸣笛并交替使用远近光灯提示对向;连续弯道需严格执行“入弯减速、出弯加速”原则,禁止弯道超车,入弯前需观察对向车道300米内是否有来车,遇急弯(半径小于50米)时应降至20km/h以下;路侧开口处常有机动车、农用车或牲畜突然驶入主路,需保持150米外开始降速,注意观察开口处是否有移动阴影或扬起的灰尘。
(二)特殊道路风险
山区道路需防范落石、急弯陡坡及连续下坡。落石多发于雨季或地质疏松路段(如裸露山体、施工区附近),通过时应观察山体是否有松动石块或排水异常,尽量选择道路中间行驶,遇落石预警标志时需快速通过,禁止停留;急弯陡坡(坡度超过8%)需提前挂入低挡位(手动挡2挡、自动挡L挡),利用发动机制动控制车速,禁止空挡滑行,下坡时每行驶2公里需停车检查刹车温度(用手触摸轮毂,若烫手需冷却后再行驶);连续下坡(长度超过3公里)需每15分钟轻踩刹车测试制动效果,若出现刹车变软或行程变长,应立即选择避险车道(如无避险车道,可利用路侧山体、护栏摩擦减速)。
隧道内风险集中于视线变化、湿滑路面及突发故障。进入隧道前50米需开启近光灯及示廓灯,禁止使用远光灯(会车时切换为近光),隧道入口处因明暗差易导致短暂失明,需提前减速至限定时速以下(一般80km/h);隧道内路面因潮湿或积油易打滑,需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安全距离(正常道路的2倍),遇前车减速时应轻点刹车提示后车,禁止急刹;隧道内发生故障需立即打开双闪,人员撤离至右侧安全通道(距隧道壁0.5米以上),若车辆可移动,应行驶至隧道口外应急车道再处理,禁止在隧道内维修。
二、车辆机械类风险及排查要求
(一)制动系统风险
制动失效是导致恶性事故的主因之一,需重点排查刹车片厚度(低于3mm需更换)、刹车油液面(低于MIN线需补充,每2年或4万公里更换)及制动管路是否漏油(底盘观察是否有油滴痕迹)。日常使用中若出现刹车踏板变硬(真空助力泵故障)、刹车距离明显延长(刹车片磨损或刹车油含水)或刹车时车辆跑偏(左右刹车片磨损不均),应立即停止行驶并联系专业维修。
(二)轮胎系统风险
轮胎故障(爆胎、鼓包、脱层)占高速事故的15%以上,需每月检查胎压(标准值参考车门B柱标签,误差±0.2bar),胎面花纹深度(低于1.6mm需更换),胎侧是否有割伤、鼓包(直径超过5mm需立即更换)。长途行驶前需重点检查备胎(胎压是否正常,是否有老化裂纹),高速行驶时(车速>100km/h)需保持每2小时休息一次,检查轮胎温度(用手触摸不超过50℃,超过需停车冷却)。
(三)灯光与转向系统风险
灯光失效会导致夜间或雨雾天无法示廓,需每周检查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刹车灯及双闪灯是否正常(可通过墙面反射或他人协助观察);转向系统需关注方向盘自由行程(正常≤15°,超过需检查转向机或球头),行驶中若出现方向盘抖动(车速80km/h以上明显),需做动平衡;转向时异响(咯噔声)多为球头磨损,需及时更换。
三、人为操作类风险及行为规范
(一)驾驶员状态管理
疲劳驾驶(连续驾驶4小时未休息20分钟)会导致反应时间延长3-5倍,需严格执行“4-2-1”原则:连续驾驶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夜间驾驶每2小时休息1次。判断疲劳的直观信号包括:频繁打哈欠、视线模糊、漏看交通标志、踩刹车/油门力度控制不稳,出现任一情况应立即靠边停车(选择应急车道或安全区域),可通过冷敷面部、饮用不含酒精的提神饮料(如黑咖啡)恢复,但禁止依赖功能饮料(可能导致心悸)。
分心驾驶(接打电话、操作导航、捡拾物品、与乘客激烈交谈)会使事故概率增加2.3倍,驾驶过程中需做到:手机调至静音并固定于支架(禁止手持),导航提前设置目的地(行驶中仅操作音量键),物品掉落时待车辆停稳后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