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四:现代诗歌与戏剧—不见新诗吟半分,梨园曲声几时闻(3份打包).docxVIP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四:现代诗歌与戏剧—不见新诗吟半分,梨园曲声几时闻(3份打包).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任务达标训练——在训练上花心思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延安与中国青年

柯仲平

一问延安

青年!中国青年!

延安吃的小米饭,

延安穿的麻草鞋,

为什么你爱延安?

二青年答

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

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

只怕吃不上延安的小米,

不能到前方抗战,

只怕取不上延安的经典,

不能变成最革命的青年。

哪怕我们的课堂在露天,

我们的凳子——一块砖,

我们的桌子——两腿上面搭着一块小木板;

我们学得多么乐,多么欢;

我们的教员是英雄,

曾毕业在草地雪山。

我们也学种菜,学背柴,

还到乡村里宣传:

多流一滴汗,

多学得一点马列,

多到群众里工作,

多学得一些群众观点。

深更半夜,工作归来,

头顶明月,脚踩沙滩,

哼着歌子,绕过延水边——

啊!唱不尽的是革命,

看不厌的是明月,

我们年轻人的热情,

好比流不尽的水,

流连,流连,

夜深了,还在延水边流连。

忽见中央机关那一面,

还有星星大的灯光三五点,

那分明是老干部还在窑洞里埋头苦干,

又才警觉到战斗的明天。

明天,明天同样是战斗的学习,战斗的工作,

战斗的生产;

战斗的青年,

要带着毛主席给的战斗法宝,

到前线。

到广大的民间。

三延安做总结

啊!青年!青年!

勇敢的中国青年!

多情的中国青年!

你穿破了延安的草鞋,

你取得了一些活生生的革命经典,

你吃饱了延安的小米饭,

你有了一个能思想的脑袋。

你呀你,你前进!

你将开花在华北华南,

结实在鸭绿江边,

青年!你可爱的中国青年!

1939年秋在延安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什么你爱延安?”写出了当时大家都在提的问题:延安生活艰苦,为什么青年都涌向延安?引发读者的思考。

B.“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是说青年们还很稚嫩,思想不成熟,需要延安战斗生活来磨炼。

C.“课堂在露天”“乡村里宣传”“头顶明月”等展现了青年们在延安火热的学习、生产场景,诗人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了美的意境。

D.“穿破了延安的草鞋”“取得了一些活生生的革命经典”“吃饱了延安的小米饭”,写出青年们获得了延安物质、精神的滋养,与延安密不可分。

解析:“青年们还很稚嫩,思想不成熟”错。“我们不怕走烂脚底板,/也不怕路遇‘九妖十八怪’”,是青年的口吻、青年的心胸、青年的朝气和青年的豪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极富泥土气息,清新自然、意境朴素,不像是诗人“作”出来的,而像是从延安的平凡战斗生活中自然“流”出来的。

B.诗歌用的是民歌体,语言多是群众语言,如“学种菜,学背柴”“穿破了延安的草鞋”“吃饱了延安的小米饭”等过于直白,缺少诗意。

C.诗歌二、三小节没有写抽象的道理,而是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延安生活的生动图景,体现了诗歌用意象、意境抒情的基本特点。

D.诗歌最后一节直抒胸臆,人称由前面的“我们”变为“你”,是从延安的角度对青年的赞颂,深化、升华了青年的革命豪情。

解析:“过于直白,缺少诗意”错。读这首诗中的“学种菜,学背柴”“穿破了延安的草鞋”“吃饱了延安的小米饭”等,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它用的是民歌体,语言也全是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犹如一股欢腾的活水流向读者的心田,很有诗味。

3.诗歌第二部分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露天课堂学习图;②乡村宣传工作图;③延水边月下行吟归来图;④窑洞挑灯苦干图。

4.本诗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何特色?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整首诗从“延安”“青年”两个视角来构思。第一部分延安问青年,第二部分青年颂延安,第三部分延安颂青年,在互相歌颂中突出了延安与青年密不可分的关系。②采用“问答”形式展开行文。第一部分最后一句“为什么你爱延安?”引出第二部分的回答,展开全诗,最后做“总结”;生活化的“问答”形式更利于抒发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塞罕长歌(节选)

第一幕

[字幕:“塞罕坝,1963年12月18日,北风十级,大雪,零下40℃。”]

[雪花飘来。林场崎岖的山路上,佟保中、秦海生、张莉和群众甲、乙、丙提着行李,艰难地行走着……]

[这时,几名林场职工走来。]

二嫂往哪走?

佟保中下坝……

二嫂(惊疑地)下坝?!保中,你们要离开林场?!

韩大伯怎么,……你们不在林场种树了?

高志当逃兵?

秦海生(无奈地)不是我们要当逃兵,是这塞罕坝长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