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调理月经不调的现代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案例分析.pptxVIP

艾灸调理月经不调的现代研究方法及临床应用案例分析.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妇科常用艾灸穴位及灸法

??◆灸子宫穴子宫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灸子宫穴艾灸子宫穴能治疗痛经、阴挺、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灸神阙穴神阙(肚脐)属任脉经,又名脐中。

◆灸神阙穴艾灸神阙穴,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灸神阙还能治泄泻、便血及病后大便不通。对产后尿潴留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灸关元穴关元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灸关元穴

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灸关元穴

艾灸关元可防治少腹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崩漏、恶露不尽、不孕、虚劳赢瘦等。

◆灸中极穴

膀胱经的募穴,是膀胱之气结聚的部位,具有补肾气、清利膀胱湿热的作用。治疗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等疾病。

◆灸气海穴气海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

◆灸气海穴

灸气海有延年益寿、养生保健的作用。??????灸气海能生发和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

灸气海穴

现代研究认为:艾灸气海穴可防治下腹部疼痛、闭经、崩漏、带下、子宫脱垂、失眠、神经衰弱、肠炎等。

◆灸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灸中脘穴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灸肾俞穴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定穴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灸肾俞穴肾的背俞穴,治疗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所引起的一切病症,如女性的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疾病。

◆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灸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灸三阴交穴???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

◆灸三阴交穴现代医学认为灸三阴交可以防治月经不调,经闭、崩漏、产后血晕。艾灸三阴交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灸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灸法的注意事项1.施灸的程度《千金方》指出“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临床操作一般先灸上部、痛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灵活运用,不可拘泥。

灸法的注意事项2.施灸的禁忌(1)施灸时,应注意安全,防上艾绒脱落,烧损皮肤或衣物。(2)凡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用灸法。(3)颜面五官和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施瘢痕炎。(4)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施灸。

3.灸后的处理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的,属正常现象,无需处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如因施灸过量,局部出现小水泡,注意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

3.灸后的处理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再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布包裹。

3.灸后的处理如行化脓灸者,灸疱化脓期间,要注意适当休息,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污染,可用敷料保护灸疮,待其自然愈合。如因护理不当并发感染,灸疮脓液呈黄绿色或有渗血现象者,可用消炎药膏或玉红膏涂敷。

感谢观看

敬请指正

谢谢!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