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

校长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长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们开这个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说真话,一开始我的心情挺复杂的——既觉得这种机会难得,大伙儿坐下来好好聊聊自己的工作经验;但也有顾虑——咱们选的这几个题,时间也就一个下午,真能说清楚那些班主任工作中的“真问题”吗?更别说,有些老师不太擅长开会发言,或者因为工作忙没来得及准备,他们肚子里的宝贵经验,很可能又被咱们这样“选几个代表来讲”的方式给遗漏了。

这个会议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带来转变?我其实挺想听大家的心里话。

政教处会把今天大家的材料汇总整理,我也希望这事不只是“走个流程”,不是做一本所谓的“经验资料汇编”就结束了。一张纸压在抽屉里,不等于管理落了地;一篇稿子登在墙上,也不代表问题就解决了。我们不缺口号,缺的是能落地的支持机制和愿意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

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我们都知道

一直以来,班主任都被称作是学校最核心的中坚力量,这没错。但我心里有点打鼓:是不是咱们有时候把太多责任都压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了?什么都找班主任,出了事先找班主任,从学生管理到家校沟通,从活动组织到教学协调,似乎班主任成了“学校运转的总控台”。

我们是不是不知不觉间把一部分非你职责范畴的活,也全悄悄地推到了你这边来?

还有一点,我特别想说——我挺佩服咱们班主任这个群体的,真的,一个个都心大脚勤,有活儿就接,从不往后躲。

但咱们是不是也习惯了用“你觉悟高、你讲奉献”来掩盖大家提的很多正当要求?比如有人说班主任工作太重了,是不是可以适当减负?有人说待遇方面怎么也平衡一下?结果呢,有时候我们的反馈就是“谁让你是班主任,你得带头吃点苦,带个头”——这种高级一点的“大道理”,有时候反倒成了推辞的盾牌。

别误会,我不是抹黑管理层,而是从一个办学负责人的角度讲话。我们该思考:当我们不停强调“班主任是骨干、是旗帜”的时候,有没有同步跟上实际的支持和关怀?

说实话,我们对班主任的依赖程度,早就超过了一般意义的岗位分工。但关心和保障配得上这份压强吗?这个问题,不回避,得正面答。

二、班主任不是“万能”的,我们得换掉这种潜意识

现在学校在慢慢做一些制度层面的梳理,想在原有基础上再细化一点。但我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制度是框,落实的是人,不能反过来被规矩给框死了。

我们设计很多规章制度,是想把管理推向清晰、有据、可追溯,可现实是,不少班主任反而反映“现在规则多了,行为空间少了”,原本灵活处理问题的方式空间被架空了。还有更现实的问题是,不少制度文件写得挺漂亮,但真到一线执行时,一不接地气、二不给配套,最后变成了“写出来有人看,落下去没人动”。

很多时候,“把制度落实到位”喊得好听,但学校真的做好了“应对落地过程中的阻力”吗?比如,班主任提个意见,能不能马上回应?家长不配合,能不能立马形成联动?出了问题,班主任成了“前排扛雷的”,有没有一个统一机制兜底?

这才是管理改进该触碰的底部逻辑,不然空转推得越多,前线老师越沉不下心。

三、经验会很重要,但不仅靠经验就能解决班主任所有的困惑

这次经验会我们选了不少做得出色的老师分享,你们的整理、你们说的“怎么把一个问题学生拉回来”“怎么和家长反复谈”我都认真听了,确实很扎实,有方法。

这些东西该推广要推广,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这永远是那20%的“激励部分”。那80%的班主任,很多时候面对的是学生转化没办法,一线沟通困难,上级给的反馈缺乏支撑,机制上又要你负责、但资源上没确保。

所以我们今天这场会,我更愿意把它当作是平台搭建的起点,也是对我们自身管理逻辑的一个再审视。

我鼓励大家讲实话,说问题,吐槽也可以,我不怕。怕的是,老师们憋着不说,内耗一肚子,干着干着麻木了。

我们下一阶段一定考虑设立“班主任支持机制”:一些实际补贴、心理支持机制、家校动态响应小组、问题学生联动转化机制,这些都不是空口号,也是我和政教处、年级组本来就该动起来的工作。

四、关于提升能力这件事,我们得说点实际的

如果说“职责”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只腿,那“能力”就是另一只。只靠热情、吃苦、靠经验去熬,是走不长远的。

我想提一个更现实的建议——我们以后能不能把“班主任能力建设”,看得跟业务培训一个级别?别每年培训都是教研、信息化、升学新政,班主任永远靠自己摸爬滚打。

好的能力,不是靠“多干三年”自然长出来的。我们得提供平台,让老师们能更系统地学习“怎么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怎么做家校均衡沟通”、“怎么把个别问题学生纳入结构性方案”。

这些东西不是经验堆出来的,是专业的系统认识,是具备一定设计感与理念的工作方式。说得再粗一点:工作做得成体系,人才不容易内耗。

五、最后,我真心希望:别让“好经验”只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笑饮尘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优秀教师,从教20年,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心理辅导。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