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晋书列传——承(王承)字安期清虚寡欲》《世说新语—太傅东海王镇许昌》含答案.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晋书列传——承(王承)字安期清虚寡欲》《世说新语—太傅东海王镇许昌》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晋书列传——承(王承)字安期清虚寡欲》《世说新语—太傅东海王镇许昌》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承(王承)字安期。清虚寡欲,无所修尚。言理辩物,但明其指要而不饰文辞,有识者服其约而能通。弱冠知名。太尉王衍雅贵异之,比南阳乐广焉。永宁初,为骠骑参军。值天下将乱,乃避难南下。迁司空从事中郎。豫迎大驾,赐爵蓝田县侯。迁尚书郎,不就。东海王越镇许,以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其子毗曰:“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在府数年,见朝政渐替,辞以母老,求出。越不许。久之,迁东海太守,政尚清净,不为细察。小吏有盗池中鱼者,纲纪推之,承曰:“文王之囿与众共之,池鱼复何足惜耶!”有犯夜者,为吏所拘,承问其故,答曰:“从师受书,不觉日暮。”承曰:“鞭挞宁越以立威名,非政化之本。”使吏送令归家。其从容宽恕若此。寻去官,东渡江。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虽家人近习,不见其忧喜之色。既至下邳,登山北望,叹曰:“人言愁,我始欲愁矣。”及至建邺,为元帝镇东府从事中郎,甚见优礼。承少有重誉而推诚接物尽弘恕之理故众咸亲爱焉。渡江名臣王导、卫玠、周凯、庾亮之徒皆出其下,为中兴第一。年四十六卒,朝野痛惜之。自昶至承,世有高名,论者以为祖不及孙,孙不及父。

(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五》,有删改)

材料二:

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事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或曰:“玉、赵、邓三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谓安期、邓伯道、赵穆也。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承少A有B重誉C而推诚D接物国尽弘恕之国理□故众H咸亲爱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简约,与《屈原列传》中“其文约”的“约”意思相同。

B.其,表示祈使,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其”用法相同。

C.色,神情、神态,与《与朱元思书》中“天山共色”的“色”意思不同。

D.遗,音yí,与《苏武传》中“置币遗单于”的“遗”读音及意思均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承清心寡欲,不加修饰,说理辩物不去修饰文辞,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声名,太尉王衍一直非常看重他,拿他和南阳人乐广相提并论。

B.永宁初年,王承担任骠骑参军,正碰上天下将要大乱,他就南下避难,改任司空从事中郎。后来参与迎接皇帝,升为尚书郎,但没什么成就。

C.王承到了下邳之后,登山向北眺望,长叹说:“大家都说忧愁,我也要开始发愁了。”等到了建邺,他担任了镇东府从事中郎一职,很受优待。

D.两则材料均提到司马越非常看重王承,希望儿子司马毗能将王承当作榜样,材料二更加详细地叙述了司马越告诫儿子以王承为标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在府数年,见朝政渐替,辞以母老,求出。(4分)

(2)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承每遇艰险,处之夷然。(4分)

14.阅读材料一,谈谈你对王承处理偷鱼小吏和犯夜读书人做法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10.CEG[(原文标点)承少有重誉,而推诚接物,尽弘恕之理,故众咸亲爱焉。]

11.B(《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其”是代词,它)

12.B(“但没什么成就”说法错误,“不就”指没有上任,不是没有什么成就)

13.(1)在府中几年,看到朝政渐渐衰败,以母亲年老为由辞职,请求出京。(关键点“替”“辞”“出”各1分,句意1分)

(2)当时道路阻塞,人们都感到危险恐惧,王承每次遇到危险都泰然处之。(关键点“梗涩”“处”“夷”各1分,句意1分)

14.①王承在处理时并没有拘泥于法律法规,而是非常宽容,放过小吏,充满了人文关怀。②他宽恕违禁夜行的读书人,表现了鼓励学风的远见卓识。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第①点答出“王承处理事情不拘泥于法律法规,展现人文关怀”这一要点即可;第②点答出“王承宽恕违禁夜行的读书人,体现鼓励学风的远见卓识”这一要点即可;要点不全酌情扣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王承,字安期。王承清静寡欲,不加修饰。说道理辩事情但求搞清要旨而不去修饰文辞,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的简要而通达。成年时有名气。太尉王衍特别器重他,把他和南阳乐广相提并论。永宁初年,任骠骑参军。正是天下将乱的时候,就南下避难。改任司空从事中郎。参与迎接皇帝,被赐爵为蓝田县侯。升尚书郎,没有赴任。东海王司马越镇守许,任他为记室参军,很看重他,告诫儿子司马毗说:“王参军是大家的表率,你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