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三字经白话解.docxVIP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三字经白话解

诸位同道,或者对中医稍有兴趣的朋友,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本中医入门的小书,但别小看它,这书虽小,分量可不轻,它就是清代陈修园先生所著的《医学三字经》。为啥叫“三字经”呢?顾名思义,它通篇都是三个字一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就像咱们小时候背的《三字经》一样,是那个年代医家启蒙的必读书目。我今天就尝试用大白话,把这本书的精髓给大家捋一捋,希望能帮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

一、医学源流第一:学医先识史,源头活水来

陈修园先生开篇就说“医之始,本岐黄”。这“岐黄”指的就是黄帝和岐伯,传说中中医的始祖。咱们中医的学问,最早就是从黄帝与岐伯问答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这就是《黄帝内经》的由来。所以,学中医,不能不知道这个源头。

接着说“灵枢作,素问详”。《灵枢》和《素问》这两本书合起来就是《黄帝内经》。《灵枢》这本书,更多讲的是经络穴位,针刺之法;《素问》呢,内容就更广泛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都讲得非常详尽。

然后是“难经出,更洋洋”。《难经》相传是秦越人扁鹊所作,这本书是对《内经》的补充和发挥,提了八十一个问题,条条都是关键,让中医的理论体系更加丰满了。

再往后,“汉仲景,著伤寒,金匮要略”。这说的是东汉的张仲景,被后人尊为“医圣”。他写的《伤寒杂病论》,后来分成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专门讲外感热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伤寒”,里面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那可是咱们辨证论治的典范。《金匮要略》则是论述内科杂病的专书。这两部书,那可是中医临床的基石,必须得下功夫学。

“垂方法,立津梁”。张仲景的书,不仅有理论,更重要的是有实实在在的方法,有具体的方剂,就像在浩瀚的医学海洋中为我们架起了桥梁,指明了方向,所以叫“立津梁”。

这一部分,陈修园先生提纲挈领地把中医的源头和重要典籍点了出来,告诉我们学中医,不能不知道这些根本。就像盖房子,得先知道地基在哪儿,梁柱是什么。

二、基础理论第二:阴阳五行纲,脏腑经络常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三字经》的开头。但医道之初,讲什么呢?讲“阴阳”。“阴与阳,是纲纪”。天地万物,包括人体,都离不开阴阳这两个基本方面。阴平阳秘,人就健康;阴阳失调,病就来了。所以,学中医,第一个要搞明白的就是阴阳。

然后是“五行者,木火土金水”。这五个东西,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中医用五行来类比五脏,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之间的滋生和制约关系,就可以用五行的生克来解释。比如肾水能滋养肝木,这叫水生木;肝木能制约脾土,这叫木克土。理解了这个,对后面理解脏腑功能和疾病传变很有帮助。

接下来就是“脏腑”了。“脏象论,须详究”。心、肝、脾、肺、肾,这是五脏,它们藏精气而不泻;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这是六腑,它们传化物而不藏。还有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奇恒之腑,它们形态像腑,功能像脏。这些脏腑各自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都得弄清楚。比如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又主宣发肃降。

再往下是“经络学,亦重要”。“十二经,脉络详”。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内连脏腑,外络肢节。十二条正经,加上奇经八脉,它们的循行路线、起止点、属络脏腑,都是必须掌握的。比如手太阴肺经,从胸部出来,沿着手臂内侧前缘一直到拇指端,所以感冒咳嗽,有时候手臂内侧会有酸痛感,可能就跟肺经有关。

这一部分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就像学数学要先学加减乘除一样。这些概念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但慢慢琢磨,结合身体的感受,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道理。

三、诊断方法第三:望闻问切合,辨证是关键

知道了基础理论,怎么看病呢?这就涉及到诊断方法了。“望闻问,切为要”。望、闻、问、切,这就是中医的四诊。

“望”什么?望神色,望形态,望舌苔,望眼睛等等。一个人精神好不好,舌苔是厚是薄,是黄是白,都能反映身体的状况。比如舌苔厚腻,往往提示体内有湿浊。

“闻”什么?闻声音,闻气味。病人说话声音洪亮还是低微,呼吸是平稳还是喘促,身上有没有特殊的气味,这些都是诊断的依据。比如口气很重,可能是胃里有热。

“问”什么?问寒热,问汗,问头身,问二便,问饮食口味,问胸腹,问耳目,问妇女月经带下,问小儿痘疹等等。这就是详细了解病情了,“十问歌”大家可以找来看看,很全面。

“切”就是切脉,也叫号脉。手腕上的寸关尺,对应不同的脏腑。脉象有浮、沉、迟、数、虚、实等等。比如发烧的时候,脉象往往跳得快,这就是“数脉”。

但陈修园先生强调“四诊合参”,不能单凭一个症状或者一种脉象就下结论。要把望闻问切收集到的所有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这就是“辨证”。中医看病,最讲究的就是“辨证论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同样是头痛,可能是风寒引起的,也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治疗方法就完全不同。

四、

文档评论(0)

希望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