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第14讲 联律通则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联第十四讲联律通则1

主讲辽宁舰

大家都知道,游戏有游戏规则,对联也不例外。我们从这一讲开始学习《联律通则》,就是对联的“游戏规则”。

一、《联律通则》介绍:

《联律通则》是中国楹联学会集中联界专家将千余年来散见于各种典籍中有关联律的论述,进行梳理规范,形成了《联律通则(试行)》,于2007年6月1日颁布。

在一年多的试行实践基础上,又吸纳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制订了《联律通则(修订稿)》(以下简称《联律通则》),于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国楹联学会由全国楹联艺术家、研究家、书法家及活动家和相关学术团体组织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学术团体。成立于1984年11月。

《联律通则》是对联创作和鉴赏的游戏规则。它对对联的定位、格律、方法、原则、禁忌作出规范,是对自对联这种中国特有的文学体裁千余年发展所形成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结

我们学习对联的创作,应该在《联律通则》的规范下进行。

《联律通则(修订稿)》(下面简称为《联律通则》)由引言、基本规则、传统对格、词性对从宽范围、其它或附则五个部分组成。

二、引言部分:

引言主要是对楹联的定义、属性、特征进行了概述,明确了楹联的独立文体地位,归纳了楹联文体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简要介绍了《联律通则》制定、试行、修订的过程,以及《联律通则》颁发的机构与程序。

1、楹联的定义和属性:

“楹联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这句话,给楹联下了定义,并明确了楹联的属性。

楹联源自先秦诗歌、诸子论著的对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体裁,到明清,已经独立于上述各种文体之外,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一朵奇芭。

楹联又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一种体裁,举世无双。其根基就是汉字的一字一音,音义形合一。这是世界上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

随着对联的发展,对联作为大众文化,在国人的生活和交往中越来越广泛,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而对联以庆贺、赠挽、行业、游戏、励志等内容,逐步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具有实在的应用性。

同时,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文体,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优雅、逸趣,因而又具有很高的鉴赏性。

2、对联的基本特征: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这句话阐明了楹联格律中两个最为基本的特征。

楹联的灵魂与精髓就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楹联”泛指“对联”。“对联”这个名称本身就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这是其它任何一种文学形式不能比拟的。

“词语对仗”指对联上下联的字类(词性)、句式结构上互为成对;

“声律协调”指对联上下联的节奏、平仄互相协调。这两个特点,是对联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格律特征。

归纳起来,对联的基本含义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

《联律通则》第一章部分,主要是阐述了对联的基本要素。

“对”、“联”两个字放在一起,本身就建立了一种对立统一的、和谐完美的有机整体,体现了楹联艺术创作的对仗、协调的基本规律,那就是上下联语言的对偶,把同类的、相关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共同构成一个特定而完整的意义。

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特征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楹联。这些特征,即《联律通则》(修订稿)第一章所阐述的六条基本规则,亦称为“六要素”。

(一)、“字句对等”:

《联律通则》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为什么这样规定?因为楹联不仅是视觉文学,而且是声韵文学;不仅讲究文字对称,也要讲究声韵和谐。上下联字数或句数不对称时,体现在声韵上也不会和谐。

这一规则包括了字数和句数两个层面的含义:

1、整体而言,一副对联上下联的总字数要相等;如:

清联20、自题联姜宸英

优游乐闲静;

恬淡养清虚。

清联3、晋祠云陶洞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清联17、赠陈维崧联叶方蔼

浣花旧事谁能继;

桃叶新诗手自题。

上下联分别为五字、六字、七字。

2、在有分句的情况下,上下联各自包含的分句数要相等,每个相对应分句的字数也要相等。如:

清联5、无题前人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各显方圆。

上下联各有两个分句,每句字数都是四字。

清联9、贺张之鼐夫妇双寿前人

月圆人共圆,看双影今宵,清光并照;

客满樽俱满,羡齐眉此日,秋色平分。

上下联各有三个分句,相对应的分句字数相同。

清联63、瞻园东山楼前人

辛勤有此庐,抽身归矣!喜鸟啼花笑,三径常开,好领取竹簟清风、茅檐暖日;

萧闲无个事,闭户恬然。对茶热香温,一编独抱,最难忘别来旧雨、经过名山。

上下联各有六个分句,相对应的分句字数相同。

这是对联自产生之日起就已存在的基本要求之一。

至于民

文档评论(0)

建筑施工图设计 C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建筑设计工程师持证人

建筑设计规范,行业动态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2日上传了建筑设计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