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文档 (196).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93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宋宏杰宋洪涛宋永贵

(蛟河市医院,吉林132500;1舒兰市新安乡卫生院)

摘要将临床99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65例,取阳陵泉等穴埋线1次为一疗程;服药组34例,口服消炎利胆片30天为一疗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1疗程后埋线组有效率98.5%,服药组有效率8214%,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疗程后埋线组治愈率78.3%,服药组治愈率38.5%,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主题词胆囊炎/穴位疗法埋线穴,阳陵泉穴,膈俞穴中脘

慢性胆囊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多因湿热痰瘀等阻滞于胆,或因情志郁怒等刺激,使胆气郁滞不舒,是以反复右上腹疼痛、痞胀、胆囊区压痛为主的内脏病。笔者运用埋线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服药组。埋线组65例,男24例,女41例;年龄20~72岁;病程3个月~8年。服药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21~64岁;病程3个月~7年。

1.2诊断依据

症状: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疼痛、痞胀,有或无后背痛、消化不良、恶心呕吐,且不耐脂肪及蛋类食物。体征:有或无右上腹压痛,或可触及肿大胆囊。B超检查:胆囊壁增厚或胆囊增大及变形,囊内模糊(为了便于观察,凡有明显结石者不作为治疗观察对象)。

2治疗方法

埋线组:采用阳陵泉、膈俞、中脘穴,先将9号腰椎穿刺针针芯退出2cm,并将2cm长00号肠线从针尖刃口处放入针体,然后将此针刺入穴内所需深度,出现针感后,轻推针芯座,边推边退针,将肠线埋植于穴内,局部以无菌干棉球按压片刻,胶布固定。1次为一疗程。阳陵泉穴直刺115寸深;膈俞穴针尖微斜向椎体1寸深;中脘穴针尖微向右上方斜刺1寸深。注意事项:严格掌握无菌操作,线头不得外露;术后7天忌食发物、油腻,戒烟酒,禁止局部洗浴;糖尿病、高热、孕妇不宜使用本疗法。服药组:口服消炎利胆片(广州军区龙华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粤卫药准字511012号),每次服6片,每日3次,30天为一疗程,所有病例在观察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3疗效观察

3.1判断标准

治愈:右上腹疼痛等症消失,B超检查胆囊正常;好转:右上腹部疼痛等症基本消失,进食不当或生气后偶有反复,B超检查肿大的胆囊缩小,胆囊壁变薄;无效:治疗后病情无改变。

3.2治疗效果

埋线组:埋线1次为一疗程(30天检查结果);服药组30天为一疗程。疗效见表1、表2。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差别具有显著性。两组除治愈外均进行第2疗程治疗,埋线组23例,服药组26例。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但治愈率比较P0.01,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埋线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服药组。

4典型病例

姜xx,女,43岁,1994年2月13日就诊。病史:慢性胆囊炎3年,3天前生气后引起右上腹疼痛加重,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刻诊右胁胀痛,沉闷不适。查体:右上腹压痛,可触及增大的胆囊,墨菲氏征阳性,舌质暗红,苔黄厚,脉沉弦。B超示:胆囊810cm@319cm,囊内模糊。中医辨证:胆胀(胆囊炎),肝气郁滞兼肝胆湿热型。经埋线1次,1个月后症状、体征消失,B超检查正常,临床治愈。随访2年未复发。

5讨论

中医学认为胆是清净之府,受五脏之精汁合于肝,肝之余气而成胆汁,胆兼备“藏”“泄”两种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顺。胆囊炎多由情志忧郁,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蛔虫上扰,使肝络不畅,胆失通利,胃失和降,久病入络成瘀,瘀阻胆腑,胆汁疏泄不利而成。治疗以疏肝利胆,和中降逆,理气化瘀为主。阳陵泉穴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具有疏肝利胆作用,能增加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中脘穴为足阳明胃募穴,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穴,有和中降逆作用,能收缩胆总管,解除胆道口括约肌痉挛。膈俞为血之会穴,具有理气化瘀作用,促进肝胆血液循环。上述穴位通过肠线在穴内的持久刺激,产生恒定治疗作用。临床观察结果表明,埋线疗法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作用持久、治愈率高等特点,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罗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专注于教学及企业生产文案的创作,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欢迎咨询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1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